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薪尽火传

薪尽火传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指,脂。古代无蜡烛,用脂肪裹薪点燃照明,叫烛薪。全句意思为烛薪烧尽,火种却一直留传下去。这一典故原是庄子所谓的形骸有尽但精神不灭的观点。后因以“薪尽火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的典故。

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风流云散,贤豪才色总成空;薪尽火传,工匠市廛都有韵。”也泛指传延不绝。清.梁启超《中国前途之希望与国民责任》:“而其传染性乃益以蔓延猖獗,薪尽火传,绵绵无绝。


并列 柴虽烧完,火种仍然留传。原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语本《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儒林外史》54回:“~,工匠市廛都有韵。”△后常用于比喻学问、技艺、教化等代代相传不绝。


【典源】《庄子·养生主》:“指 (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今译】 薪烛的燃烧是有穷尽的,但火却可以由后边的薪烛接续下去,没有尽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事业、学问、技艺代代相传。

【典形】 传火、传薪、如薪传火、薪传、薪尽火传。

【示例】

〔传火〕 南朝梁·江淹 《孙廷尉杂述》:“交臂久变化,传火乃薪草。”

〔传薪〕 唐·李子卿《水萤赋》:“览于心乃止水之常净,烛于物靡传薪之无绝。”

〔如薪传火〕 唐·李白 《鲁郡叶和尚赞》:“如薪传火,朗彻生死; 如云开天,廓然万里。”

〔薪传〕 清·唐孙华《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练川文笔旧称雄,太仆薪传应未烬。”

〔薪尽火传〕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卷五十四:“薪尽火传,工匠市廛都有韵。”


【词语薪尽火传】  成语:薪尽火传汉语词典:薪尽火传

猜你喜欢

  • 着绣昼行

    源见“衣绣夜行”。形容在外做官返回家乡显示荣耀。着,穿着。宋陈师道《赠郑户部》诗:“着绣昼行真细事,下车磬折得深衷。”

  • 风牛

    源见“风马牛不相及”。因雌雄相诱而走失的牛。亦喻毫不相干的事物。南朝 陈徐陵《与杨仆射书》:“方今越裳藐藐,驯雉北飞;肃眘茫茫,风牛南偃。”明张煌言《答赵安抚书》:“倘论践土食毛之谊,于北朝原等风牛。

  • 亲离众叛

    大家反对,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极其孤立。《晋书.吕光等载记论》:“寻而耄及政昏,亲离众叛,瞑目甫尔,衅发萧墙。”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巡幸无度,穷兵极武,喜怒不恒,亲离众叛。”参见“

  • 莛撞

    同“以莛撞钟”。唐元稹《泛江玩月》诗:“知君皆逸韵,须为应莛撞。”

  • 东海桑田

    同“沧海桑田”。唐韩偓《感事三十四韵》:“中原成劫火,东海遂桑田。”

  • 郑人缓泣

    《庄子.列御寇》:“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呻吟,吟咏,读书声)。祇三年而缓为儒(祇,适),河润九里,泽及三族,使其弟墨(指在缓的教育影响下,其弟翟修养成为墨教)。儒墨相与辩,其父助翟。十年而缓自杀。其

  • 左持蟹螯右持酒

    同“左持螯,右持杯”。明唐寅《江南四季歌》:“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

  • 弹铗

    《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属,联系,撮合。孟尝君,即田文,他是齐靖郭君田婴的小儿子,为齐相),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食,音sì,草具,是盛粗恶

  • 长隔虎溪

    源见“虎溪相送”。形容山寺超然尘外。宋范成大《东林寺》诗:“客尘长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

  • 指腹裁襟

    参见:指腹割衿见“指腹割衿”。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三年,不说道纳采下茶,便是~,一些没有。”【词语指腹裁襟】  成语:指腹裁襟汉语大词典:指腹裁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