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解语花

解语花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解语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怎)如我解语花!’”

唐明皇所谓“解语花”,是说花虽美丽,但不“解语”;美人貌如花,自然是胜于花的。后因用以比喻美人。

元曲选》乔孟符《金钱记》第一折:“他是一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解语花。”《聊斋志异.婴宁》:“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偏正 能理解人语的花朵。比喻跟花一样美丽漂亮的女子。元·乔孟符《金钱记》1折:“他是一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褒义。多用于指美丽漂亮而又善解人意的女子。


【典源】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今译】 唐玄宗时,一年秋季,大明宫太液池中千叶莲花盛开,玄宗与贵戚在池边宴饮观赏,众人对白莲称羡不已,玄宗则手指杨贵妃说:“哪如我身边这会说话的花?”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美貌女子。

【典形】 宝花解语、花解语、花枝解语、解语、解语花。

【示例】

〔宝花解语〕 元·张养浩《朝天子·携美姬湖上》:“宝花解语不胜情,翠袖金波莹。”

〔花解语〕 唐·韦庄《清平乐》之三:“云解有情花解语, ��地绣罗金缕。”

〔花枝解语〕 元·关汉卿《沉醉东风》:“面比花枝解语,眉横柳叶长疏。”

〔解语〕宋·辛弃疾《杏花天·嘲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一个西施也得。”

〔解语花〕 宋·苏轼《次韵正辅表兄》:“我观解语花,粉色如黄土。”


【词语解语花】  成语:解语花汉语词典:解语花

猜你喜欢

  • 耳闻目染

    同“耳濡目染”。孙犁《〈从维熙小说选〉序》:“老伴是一个文盲,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过是因为与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从维熙《北国草》第一章五:“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

  • 田父之获

    《战国策.齐策三》:“齐与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壮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冈者五,兔极于前,犬疲于后,犬兔俱罷(音pí,疲困),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荻

  • 吉梦兰兆

    同“吉梦征兰”。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离前吉梦成兰兆,别后啼痕上竹生。”

  • 羹存戛釜

    源见“丘嫂颉羹”。谓用勺刮锅底,佯为羹尽。形容人情淡薄或讥人吝啬。宋陆游《病中卧闻舂声》诗:“丘嫂羹存先戛釜,山僧斋尽始鸣钟。”

  • 相待如宾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春秋时晋大夫,即胥臣,臼是他的食邑,故称臼季。官司空,又称司空季子,曾跟随晋公子重耳出奔)使(指奉命出使),过冀(春秋时小国名,后被晋所灭,今山西省河津县东北有冀亭

  • 三珠

    同“三珠树”。北周庾信《伤心赋》:“三虎二龙,三珠两凤,并有山泽之灵,各入熊罴之梦。”【词语三珠】   汉语大词典:三珠

  • 爱人如伤

    42` 《左传.哀公元年》:“(逢滑对陈怀公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晋.杜预注:“如伤,恐惊动。”《孟子.离娄下》:“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对于希冀和已求得的圣道,永不满足,好像

  • 河阳花县

    同“河阳一县花”。唐李贺《春昼》诗:“平阳花坞,河阳花县。”

  • 五斗低腰

    同“五斗折腰”。闽徐夤《鸿门》诗:“犹胜堕力求飧者,五斗低腰走世尘。”【词语五斗低腰】   汉语大词典:五斗低腰

  • 潢污之荐

    源见“潢污可荐”。指以诚心祭祀。前蜀杜光庭《醮名山灵化词》:“爰择良日,仰报威灵,远中昭告之诚,辄罄潢污之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