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诗筒

诗筒

白居易《秋寄微之十二韵》:“忙多对酒榼,兴少阅诗筒。”自注:“此在杭州,两浙唱和诗赠答,于筒中递来往。”唐 潘远《纪闻谈》载:元稹在浙东做官,白居易在苏州做官,以竹筒装唱和诗,由驿使传送。后以“诗筒”指传递诗作的竹筒。元胡助《南城试院和王子肃韵》之二:“帘外官闲深院锁,诗筒来往不嫌多。”《红楼梦》二二回:“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


【典源】 宋·王谠《唐语林》:“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吴兴守钱徽、吴郡守李穰,悉平生旧交,日以诗相寄赠。后元稹领会稽,参其酬唱,多以竹筒盛诗往来。”白居易诗题有《与微之唱和,来去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

【今译】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与邻近的几位郡守及浙东观察使元稹(字微之) 以诗唱和,来往传递都以竹筒盛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文人彼此寄诗词唱和。

【典形】 回筒、寄诗筒、诗筒、书筒、题远筒。

【示例】

〔回筒〕 清·朱祖谋《惜红衣·叔向邮示新词》:“倦轲随潮,回筒限日,病销吟力。”

〔寄诗筒〕 宋·周密《甘州·灯夕寄二隐》:“喜故人好在,水驿寄诗筒。”

〔诗筒〕 唐·白居易《醉封诗筒寄微之》:“为向两川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

〔书筒〕 明·李东阳《斋居和亨父》:“书筒忽东遣,诗檄已西传。”

〔题远筒〕 宋·黄庭坚《奉和王世弼》:“长篇题远筒,封寄泪空潸。”


【词语诗筒】   汉语词典:诗筒

猜你喜欢

  • 百钱游

    同“百钱挂杖”。宋苏轼《初入庐山》诗之三:“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宋陈师道《和江秀才献花》之三:“过我可为千日醉,从公难作百钱游。”

  • 交不著

    交往不亲密。清代翟灏《通俗编.交际》:“《刘贡父诗话》:苏子美魁伟,与宋中道并立。宋颖利而幺麽,下际之,笑曰:‘交不著。’盖京师市井语也。”苏子美:苏舜钦,字子美。幺( ㄧㄠ yāo 夭)麽:微小

  • 蝉雀

    源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亦喻强中更有强中手。清黄遵宪《马关纪事》诗:“患转深蝉雀,威终让虎狼。”

  • 文法吏

    精通法律,掌管刑狱的官吏。文法:指法律。《汉书.元帝纪》:“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词语文法吏】   汉语大词典:文法吏

  • 顷刻花

    宋 刘斧《青琐高议.韩湘子》载:唐韩愈侄孙韩湘,落魄不羁,对酒则醉,醉则高歌,愈教而不听。湘笑曰:“湘之所学,非公所知。”即作《言志》诗一首,中有“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之句,愈欲验之。适开宴,湘预

  • 触山之力

    形容非凡的气力。南朝宋刘峻《辩命论》: “触山之力无以抗; 倒日之诚弗能感。” 参见:○天柱折偏正 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比喻无穷的力量。南朝梁·刘峻《辨命论》:“~,无以抗;倒日之诚,弗

  • 蜂门

    即蜂蒙,古代的著名的射手。《荀子.五霸》:“羿、蜂门者,善服射者也。”服:从事,治理。

  • 鵩舍

    源见“贾生赋鵩”。指谪居之所。宋徐铉《和张先辈见寄》之二:“野日苍茫悲鵩舍,水风阴湿弊貂裘。”【词语鵩舍】   汉语大词典:鵩舍

  • 陈卿竹叶船

    源见“竹叶舟”。指僧道所为仙舟。宋范成大《周畏知司直得帅》诗:“暂来忽去都如梦,疑是陈卿竹叶船。”

  • 柱头丁令威

    源见“辽东鹤”。指得道登仙者。元贡性之《题息斋竹次韵》:“飙车摇摇渺何许,疑是柱头丁令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