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轻裘缓带

轻裘缓带

裘:皮衣服。缓:宽松。穿着轻松柔软的皮衣,系着宽松的带子。形容态度闲适从容。典出晋羊祜之事迹。羊祜(221-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司马师妻弟。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五年(公元269年)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屯田储粮,做伐吴准备。屡请出兵,未能实现,临死时,推荐杜预接替自己。羊祜屯兵荆州之时,垦荒地,设学校,安抚远近,甚得江汉之地民心。并和东吴以信义各保边界。羊祜在军中也过得轻松舒适,常常穿着轻暖的皮衣,系着宽松的衣带,寝帐周围,只有十几个侍卫,并时常出去游猎而不处理政务。

【出典】:

晋书》卷34《羊祜传》1015页:“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例句】:

宋·孔平仲《续世说·雅量》:“唐庄宗为晋王时,张彦作乱,王斩张彦及其党七人,余无所问。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张彦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12回:“乐和选十个彪形大汉,各带弓刀;自己轻裘缓带,骑着白马,到城门边,果然大开,昂然而入。”


并列 身穿轻而暖的皮衣,腰系宽松的大带子。形容从容闲适的神态。《晋书·羊祜传》:“祜在军常~,身不被甲。”△褒义。旧时多用来形容贵族阶层的潇洒风度。也作“轻裘大带”、“缓带轻裘”。


【典源】 《晋书·羊祜传》:“ (羊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

【今译】 晋代羊祜(字叔子) 都督荆州诸军事,为征南大将军,统率重兵。但他在军中常常不穿甲胄,只穿轻暖的皮衣,系宽松的带子,侍卫不过十几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将领风度闲适,雍容倜傥。

【典形】 缓带、缓带将军、缓带轻裘、轻裘、轻裘缓带、羊祜风流、风流羊叔子、叔子风流。

【示例】

〔缓带〕 宋·苏轼《送蒋颖叔帅熙河》:“苟无深入计,缓带我亦可。”

〔缓带将军〕 清·诸可宝《莺啼序·丁卯舟次纪感》:“刚看到,大旗红日,万骑千乘,缓带将军,列侯开府。”

〔缓带轻裘〕 宋·朱熹《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感事》:“缓带轻裘成昨梦,遗风余烈到如今。”

〔轻裘〕 宋·宋祁《真定述事》:“四十年来民缓带,使君何事不轻裘?”

〔轻裘缓带〕 宋·王安石《次韵酬子玉同年》:“塞垣高垒深沟地,幕府轻裘缓带时。”


【词语轻裘缓带】  成语:轻裘缓带汉语词典:轻裘缓带

猜你喜欢

  • 五百年前是一家

    旧社会同姓的人为了拉攀关系,趋炎附势,所用的一种套语。元代郑延玉《忍字记》楔子:“可不道一般树上无有两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词语五百年前是一家】  成语:五百年前是一家汉语大词典:五百年前是一家

  • 陈王宴平乐

    《文选》卷二十七、三国魏.曹子建(植)《名都篇》:“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虾,寒鳖炙熊蹯。鸣俦啸匹旅,列坐竟长筵。”平乐,指汉平乐观。三国魏陈思王曹植,在乐府诗《名都篇》中,咏唱京洛贵族子弟

  • 民以食为天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天,指赖以生存,必不可无的意思。百姓以粮食为生存的根本,后因以“民以食为天”形容民食的重

  • 鲸音

    源见“蒲牢”。指洪亮的钟声。元宋褧《鄱阳萧性渊能鼓琴琴号霜钟是其曾大父宋南渡时所畜者其家上世善琴云》诗之二:“不似琵琶不似筝,鲸音历历似秋清。”按,琴号霜钟,故以鲸音喻琴音。明张经《烟寺晚钟》诗:“鲸

  • 奋发踔厉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后以“奋发踔厉”谓奋发有为,意气昂扬。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二:“既无始皇奋发踔厉之才,而当众叛亲离之日,谓足以全首领

  • 养虎遗患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初谋士张良、陈平曾以养虎遗患

  • 汲黯戆

    参见:汲黯直

  • 鵷鹭

    同“鸳鹭行”。清赵翼《丙子元旦早朝》诗:“千行鵷鹭集初寅,肃听鸣鞭拜舞匀。”

  • 汤罗

    同“汤网”。南朝 陈徐陵《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非止汤罗,岂知尧德。”【词语汤罗】   汉语大词典:汤罗

  • 漆园椿

    源见“椿年”。祝人长寿之词。漆园,庄周为吏之处,故称。宋杨万里《水调歌头.贺广东漕蔡定夫母生日》词:“泛以东篱菊,寿以漆园椿。”宋魏了翁《水调歌头.刘左史光祖生日庆八十》词:“磊落蟠溪感遇,迢递彭篯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