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迷而知反

迷而知反

亦作迷途知反。迷:迷路;反:同返,返回。迷失道路后知道返回。比喻犯了错误知道改正。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专权时,占据南阳,后遭袁绍、曹操攻击,率余众割据扬州,后为曹操所破、病死。袁术退据扬州之时,致书陈珪,请其出山相辅。陈珪回信道:“当今虽值衰世,而朝廷尚未苛暴。曹操神武英明,又逢时运,将扫平凶恶,清定海内。将军你应当和曹操戮力同心,匡扶汉室,而您却暗中图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令人痛惜。如果能知错而改,或许还能避开此难。我出于旧交,才陈述实情,虽然忠言逆耳,却大有益处。想让我依附于你,则至死不能。”

【出典】:

三国志·魏书·袁术传》卷6第209页:“珪答书曰:……曹将军神武应期,兴复典刑,将拨平凶慝,清定海内,信有征矣。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例句】:

南朝齐·刘绘《为豫章王嶷乞收葬蛸子响表》:“但矢倒戈,归罪司戮,即理原心,亦即迷而知返。”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


连动 迷路后懂得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三国志·魏书·袁术传》:“若~,尚可以免。”△多用于改正错误方面。 →迷途知返 ↔迷而不返。也作“迷而知返”。


【词语迷而知反】  成语:迷而知反汉语词典:迷而知反

猜你喜欢

  • 边睡

    同“边韶寝”。清黄景仁《留别正阳书院诸生》诗:“懒惊边睡足,饮诧邴肠宽。”

  • 戚家军

    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1528-1587年),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青年时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中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编建新军,主要招募浙东义乌一带的农民、矿工组成。他们经严格

  • 绨袍高谊

    同“绨袍高义”。清宋琬《满江红.王西樵客游武林曹顾庵赋词志喜属予和之》词之二:“庄舄悲歌燕市外,灵均憔悴江潭上。问绨袍高谊还有无,谁曾饷?”

  • 子胥乞食

    《越绝书》卷一《荆平王内传》:“子胥遂行,至溧阳界中,见一女子击絮于濑水之中。子胥曰:‘岂可得托食乎?’女子曰:‘诺。’即发箪饭,清其壶浆而食之。子胥食已而去,谓女子曰:‘掩尔壶浆,毋令之露。’女子曰

  • 饥来画饼

    源见“画饼充饥”。谓以假想聊以自慰。清李渔《奈何天.妒遣》:“我笑你假人情也不放些儿空,却便是饥来画饼也能充。”

  • 百身何赎

    《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如

  • 蝮蠚手则斩手,蠚足则斩足

    谓人临危应当捐弃小肢以保全大体。《汉书.田儋传》:“齐王曰:蝮蠚手则斩手,蠚足则斩足。”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蠚( ㄏㄚˊ há 喝,又读 ㄖㄨㄛˋ ruò 若),螫也。”(蛇类及昆虫类之含有毒

  • 漫写羊裙

    源见“书裙”。指友朋倜傥,雅相爱慕。宋姜夔《凄凉犯》词:“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着。”

  • 石户之农入海

    《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卷卷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以舜之德为未至也,於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於海,终身不反也。”舜想把天下让给他的朋友石户地方的一位农人,农人对于舜为

  • 尽态极妍

    尽、极:达到顶点。妍:美。 形态娇媚已极,美丽达到顶点。 谓尽量显示妩媚娇妍。语出唐.杜牧《阿房宫赋》:“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清.何世璂《然镫记闻》:“为诗总要古。吴梅村先生诗,尽态极妍,然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