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木雁”。比喻因不材而遭祸。宋陆游《书意》诗:“一鸣辄斥不鸣烹,祸福元知未易评。”
源见“嵇康锻”。形容士人隐居自适,不与权贵交往。宋陆游《穷居》诗:“清宵叔夜锻,平旦伯鸾舂。”
同“抟鹏”。唐李峤《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树宿抟风鸟,池游纵壑鱼。”
同“乌台诗案”。宋杨万里《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诗之四:“不知把烛高谈许,曾举乌台诗帐无?”
《周髀算经》卷上“句股圆方图”汉赵爽注:“圆径一而周三。”后因以“径一周三”喻两者相比差距甚大。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但那时觉醒起来的智识青年的心情,是大抵热烈,然而
同“钻穴逾墙”。《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拟作夜谈,各陈所愿。固不为投梭之拒,亦非效逾墙之徒。”【词语逾墙】 汉语大词典:逾墙
源见“公冶非罪”。谓无辜而见罪,冤案。宋苏舜钦《寒夜十六韵笑子履见寄》:“念昔罹忧患,唯君共苦辛。漂流数千里,会合十余旬。各闵伤弓翼,卿同煦沫鳞。谁知公冶罪,众笑伯龙贫。”【词语公冶罪】 汉语大词
参见:足垢
同“伯鸾舂”。明高启《鸿山书舍图为黄君伯渊赋》诗:“伯鸾鬻舂地,井臼有遗迹。”
犹“疏不间亲”。谋:图谋。汉.刘向《说苑.臣术》:“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见“疏不间亲”。汉·刘向《说苑·臣术》:“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臣者疏贱,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