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醴酒不设

醴酒不设

醴酒:甜酒。西汉时,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他对中大夫穆生、白生、申公十分敬重礼遇。穆生不善喝酒,元王每次设宴时,特意为穆生准备甜酒。后来刘交去世,其子刘戊为楚元王,开始时也常为穆生准备甜酒,后来就忘记准备了。穆生看到这种情况,就对申公、白生说:“我们可以辞职退隐了!宴会上不准备甜酒,这表明大王已经不再尊重我了。如果再不离开,楚人就会用铁链锁着我,在街市上侮辱我啊!”于是他决定称病隐退。申公、白生劝解说:“怎么不想想先王的恩德呢?现在大王不过有些小小的失礼,你又何必这样认真呢?”穆生说:“《易经》上说:‘能看出事物的先兆太重要了,微小的先兆预示出凶吉。君子看出先兆就要采取相应行动,不要整天观望等待。’先王礼敬咱们,是因为他是有道啊!现在的大王忽视了礼节,是因为他忘了道。忘道的人,能和他长久相处吗?这难道是个小小的礼节问题吗?”于是穆生称病辞职离去。申公、白生仍然留下。后来,楚元王刘戊渐渐暴虐起来,竟与吴王通谋叛逆。申公、白生劝谏,刘戊不听,反而判他们的罪。二人穿着囚服,被押解着在街市上舂米服刑示众。后以“置醴”为礼待宾客的典故,以“醴酒不设”为待客简慢无理的典故。

【出典】:

汉书》卷36《楚元王传》1922、1924页:“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王戊稍淫暴,二十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于市。”

【例句】:

三国·曹植《酒赋》:“穆生以醴而辞楚,侯嬴感爵而轻身。” 唐·宋之问《梁宣王挽词》:“今日衣冠送,空伤置醴人。”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唐·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晚年务置醴,门引申白宾。” 唐·杜甫《壮游》:“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唐·白居易《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为穆先陈醴,招刘共藉糟。” 唐·薛能《冬日写怀》:“设醴徒惭楚,为郎未姓颜。” 宋·苏轼《次韵潜师放鱼》:“哀哉若鱼竟坐口,远愧知几穆生醴。” 宋·辛弃疾《最高楼》:“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延接类》:“待人礼衰曰‘醴酒不设’。” 清·吴嘉纪《汪长玉郝乾行过宿陋轩》:“设醴繁华地,看花二十春。” 清·郑燮《玉女摇仙佩·寄呈慎郡王》:“河献征书,楚元设醴,一种风流高致。”


主谓 不再准备甜酒。比喻对人的礼遇较前有减。语出《汉书·楚元王传》:“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 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绀我于市。’”△贬义。多用于待人。


【典源】《汉书·楚元王传》:“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 (li)。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 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 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王戊稍淫暴,二十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于市。”

【今译】 汉时楚元王刘交很礼遇申公、穆生、白生等人,穆生不爱饮酒,元王每次设宴,都特为穆生准备甜酒。等到刘交死后,其子刘戊为楚元王,开始还准备,后来就不准备了。穆生回来说:“可以离开了。醴酒不备,王不再尊重我们,如果不去,楚人会在市上给我施以钳刑 (以铁束颈)。”于是称病,申公、白生去说服他:“怎么不念及先王的恩德?今王只不过有些小小失礼,何必如此呢?”穆生说:“《易经》上说,看出事物的先兆太重要了。微小的先兆预示出吉凶,君子应当看到先兆就行动,不再等待观望。先王之所以礼敬我们,是因为有道,现在忽视我们,是忘了道。忘道的人,能与他久处吗?哪里是因为小小礼节呢?”于是称病离去。申公、白生仍然留下。刘戊渐渐淫暴,又与吴通同谋反。申公等劝谏,刘戊不听,判他们有罪,罚他们穿上刑徒的衣服,在市上舂米。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明察见机,全身远祸; 也以“置醴”等形容蒙受礼遇。

【典形】 楚人钳、楚筵辞醴、辞楚、穆生机、穆生醴、穆逃楚难、申公钳、市钳、忘设醴、畏楚钳、置醴、古人称逝矣、脱楚钳、置醇醴。

【示例】

〔楚人钳〕 宋·陆游《自述》之二:“拙宦虽无齐虏舌,早归亦免楚人钳。”

〔楚筳辞醴〕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辞楚〕 三国·曹植《酒赋》:“穆生以醴而辞楚, 侯羸感爵而轻身。”

〔穆生机〕 宋·苏轼《元佑元年二月八日朝退》:“寂寞申公谢客时,自言已见穆生机。”

〔穆生醴〕 宋·苏轼《次韵潜师放鱼》:“哀哉若鱼竟坐口,远愧知几穆生醴。”

〔穆逃楚难〕 唐·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穆逃楚难,邹脱吴灾。见机苦迟,二公所咍。”

〔申公钳〕 宋·陆游《有客》:“方逃申公钳,已取卞和刖。”

〔市钳〕金·元好问《感事》:“瓢饮不甘颜巷乐,市钳真有楚人忧。”

〔忘设醴〕 清·严启煜《留别吴门诸子》:“岂类穆生忘设醴,自伤伍员久吹箫。”

〔畏楚钳〕 宋·陆游《夏夜》:“老人本是山中客,扫迹元非畏楚钳。”

〔置醴〕唐·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姚文贞公神道碑》:“始则无人让王,承置醴之顾; 终以飞龙利见,延参乘之恩。”


【词语醴酒不设】  成语:醴酒不设汉语词典:醴酒不设

猜你喜欢

  • 爱及屋乌

    《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乌:乌鸦。推己之爱及屋上之乌。意为爱其人而及于与之有关的人或物。

  • 斜川

    晋陶潜《游斜川》诗序:“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后以“斜川”泛指游览胜地或隐士居所。宋晁补之《永遇乐.东皋寓居》词:“

  • 安期瓜枣

    同“安期枣”。宋刘克庄《水龙吟.癸丑生日时再得明道祠》词:“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

  • 闪电身

    源见“梦幻泡影”。谓短暂虚幻的人生。明袁宏道《放言效元体》诗之二:“三十年间闪电身,半居白石半红尘。”

  • 击节叹赏

    晋.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五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封伦传》:“(扬)素负贵恃才,多所凌侮,惟击赏伦。”节:一种竹编乐器,可以击之成声,起表示音乐节奏的拍子的作用,引申为节拍。击节

  • 铜驼巷

    晋代陆机《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宋代秦观《望海潮》:“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又

  • 胠橐

    同“胠箧”。《宋史.宋昌言传》:“县吏与市井少年共为胠橐,昌言穷治其渊薮,皆法外行之,而流其家人。”【词语胠橐】   汉语大词典:胠橐

  • 吾日三省

    见“三省吾身”。【词语吾日三省】  成语:吾日三省

  • 疑人勿使,使人勿疑

    其他 怀疑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人就不要怀疑他。《金史·熙宗纪》:“谚不云乎,‘~。’自今本国及诸色人,量才通用之。”△用于用人方面,谓用人应予充分信任。→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作“

  • 石户之农入海

    《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卷卷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以舜之德为未至也,於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於海,终身不反也。”舜想把天下让给他的朋友石户地方的一位农人,农人对于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