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金瓯无缺

金瓯无缺

唐.李延寿《南史.朱异传》(卷六二):“反侯景降,敕召群臣延议,尚书仆射谢举等以为不可许,武帝欲纳之,未决,尝夙兴至武德阁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承平若此,今便受地,讵(jù岂)是事宜?脱至纷纭,悔无所及。’”

南朝梁武帝萧衍把国家比作金瓯(古时盛酒器),以金瓯无一伤缺比喻国土完整。后因以用为典故,比喻国家强盛,领土完整。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但各州之地,俱半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金瓯无缺矣。”


主谓 金的盆、盂等都没有缺口。比喻国家统一完整。语本《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55回:“以一省之治安,砥柱中流,故虽首都沦陷,海内骚然,卒得转危为安,~。”△用于表示国土完整。→金城千里 一统天下 大好河山 ↔偏安一隅 半壁江山 残山剩水 铜驼荆棘


【词语金瓯无缺】  成语:金瓯无缺汉语词典:金瓯无缺

猜你喜欢

  • 铄口

    源见“众口铄金”。喻伤人的谗言。黄炎培《吾心》诗:“立身不管人谁挽,铄口宁愁众是非?”【词语铄口】   汉语大词典:铄口

  • 贫贱之交

    源见“糟糠”。指贫贱时的知交好友。《南齐书.刘悛传》:“后悛从驾登蒋山,上数叹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顾谓悛曰:‘此况卿也。世言富贵好改其素情,吾虽有四海,今日与卿尽布衣之适。’悛起拜

  •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怀疑,犹豫不定)行无功,疑事无成。(功:功效;成:成就)君亟(赶快)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亦作“疑行无名,疑事无功。”行动犹豫就不会有成就。后因以“疑事无成

  • 启事山公

    源见“山公启事”。借指向朝廷启奏甄拔人才的官员。明王思任《送马仲台之官南雍》诗:“赤文洞老劳雠字,启事山公忽简宣。”

  • 一饭之德

    源见“灵辄扶轮”。喻微小的恩德。清俞樾《茶香室续钞.陆晋》:“世相传余初有一饭之德,葛如方布衣野走,怀之而思厚报,其实无是事也。”偏正 比喻微小的恩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

  • 其乐也泄泄

    泄泄( ㄧˋ ㄧˋ yì yì ):和乐貌。一作“浊洩”。 形容非常欢乐。语出《左传.隐公元年》:“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五:“胡旦作《长鲸吞舟赋》,其状鲸

  • 新垣平诈

    《汉书.文帝纪》:“秋九月,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令天下大酺(pù王德布于天下而合聚饮食为酺。),明年改元。后元年冬十月,新垣平诈觉,谋反,夷三族。”新垣平西汉文帝时人,善‘望气’,为文帝所信任,

  • 声色货利

    《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孔传:“不近声乐,言清简;不近女色,言贞固殖生也;不生资货财利,言不贪也。”指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明徐复祚《红梨记.

  • 杨柳腰

    源见“樊素”。借指唐白居易歌伎小蛮。《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众亲友听了,俱又惊又笑道:‘声色场中,脂脂粉粉,老先生亦可谓司空见惯矣。况樱桃口、杨柳腰尚在身边,尽可消遣,为何一个商玲珑,便钟情至此?’

  • 粉饰

    397 ① 打扮;装饰。《韩诗外传》卷五:“善粉饰人者,故人乐之。”褚少孙《史记.滑稽列传》附录:“巫行视人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引申为褒奖之意。《三国志.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