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一事,亦作“不经一事”。意思说不经历过这一事,就不能增长对这一事的知识。宋代悟明《联灯会要.道颜禅师》:“老赵州十八以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清代曹雪芹《红楼梦》
见“木本水源” 。《歧路灯》86回:“我如今何不上荆州府走一回,以重~之谊?”【词语水源木本】 成语:水源木本汉语大词典:水源木本
泛指与生俱来的道德观念和知识。孟子说,人们无须学就会做的,这是他们的良能;无须乎用脑筋思考就可以知道的,这是他们的良知。两三岁只会笑、要人抱的小孩,没有不知道爱他父母的,等到长大了,又没有不知道尊敬他
在千百个中间只保存下十个或一个。 表示绝大多数已失去,只有很少的幸存。语出晋.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后多引作〔存十一于千百〕。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
《仪礼.士昏礼》:“母施矜结帨。”东汉.郑玄注:“帨,佩巾。”《诗经.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汉.毛氏传:“缡,妇人之袆也。母戒女施矜结帨。”东汉.郑玄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
同“望帝化鹃”。清顾炎武《大行皇帝哀诗》:“哀同望帝化,神想白云乘。”
同“如皋射雉”。清 范驹《点绛唇.有美而不得所匹者感其事代诉之》套曲:“曾听说御如皋获雉嫣然粲,曾听说怼庸材暮景词人赧。”
《山海经.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人面,蛇身而青。”晋郭璞《山海经图赞》:“共工之臣,号曰相柳。禀此奇表,蛇身九首。恃力桀暴,终禽夏侯。”后因以“九首”指力大无穷的怪兽。清陈梦雷《抒哀赋
《文选》卷十三谢惠连《雪赋》:“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汉文帝子梁孝王刘武)不悦,游于兔园。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邹阳),延枚叟(枚乘)。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
源见“鸣琴化治”。喻指好的政绩。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位同单父邑,愧无子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