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樗栎”。谓像樗。形容无才。明袁宏道《病起》诗:“不去终惭鹄,无才合类樗。”
逆流而上的船。比喻文思迟钝。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敏捷》:“梁太祖受禅,姚洎为学士。尝从容,上问及(斐)廷裕行止,洎对曰:‘顷岁左迁,今闻旅寄衡水。’上曰:‘颇知其人构思甚捷。’对曰:‘向在翰林,号为下
源见“张仪舌”。谓本领犹在,仍大有可为。三寸,指舌。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诗序》:“三寸犹在,乐毅辞燕而未老;十年在外,信陵归魏而逾尊。”
安抚边远的人。《书.舜典》:“柔远能迩。”孔安国传:“柔,安也,言安远乃能安近。”《左传.昭公二十年》:“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晋代杜预注:“柔,安也。迩,近也。远者怀附,近者各以能进,
亦作“梦应三刀”、“入梦三刀”。指官吏升迁。典出晋王濬(jùn)之事迹。王濬(206-286年),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少时博览典籍,志向远大。一次他修建住宅时,在门前开出很长一段路来
源见“赐环”。表示官员的内召和外贬。《后汉书.袁谭传》:“愿熟详吉凶,以赐环玦。”【词语环玦】 汉语大词典:环玦
源见“鲲鹏展翅”。形容剧烈的场面。明孟称舜《娇红记.期阻》:“中庭漂麦春潮溅,古庙轰碑苍龙战,北溟奋翮鲸鱼变。”
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住玉的光彩。比喻虽有错误、缺点,但不影响其优点和美德。《礼记.聘义》:“瑕不揜( ㄧㄢˇ yǎn 掩)瑜,瑜不揜瑕,忠也。”今每作“瑕不掩瑜”。主谓 瑕,玉的斑点。引申为缺点。瑜,
《宋书.周续之传》:“既而闲居读《老》《易》,入庐山师沙门释慧远。时彭城 刘遗民遁迹庐山,陶渊明亦不应征命,谓之寻阳三隐。”后遂以“寻阳三隐”指周续之、刘遗民和陶渊明。【词语寻阳三隐】 成语:寻阳三
同“狂吟老监”。宋王之望《鹧鸪天.台州倚江亭》词:“谪仙狂监从来识,七步初看子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