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隔靴搔痒

隔靴搔痒

五灯会元》卷八:“(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后用以比喻说话,作文泛泛而论,抓不住重点,也比喻办事不切实际,徒劳无功。


偏正 隔着靴子抓腿、脚上的痒处。比喻做事不切合实际,不能解决问题。也指说话、写作没有抓住要点。宋·阮阅《诗话总龟》:“诗不着题,如~。”朱自清《燕知草序》:“因为说得干脆,说得亲切,既不~,又非‘悬空八只脚’。”△贬义。用于形容取法不当。 →膝痒搔背 徒劳无功 ↔入木三分 一针见血 鞭辟入里 一语破的 对症下药。也作“隔靴爬痒”、“隔靴抓痒”。


【词语隔靴搔痒】  成语:隔靴搔痒汉语词典:隔靴搔痒

猜你喜欢

  • 雁臣

    《北史.斛律金传》:“魏除为第二领人酋长,秋朝京师,春还部落,号曰雁臣。”因以“雁臣”称入京师朝觐,至春始还部落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北夷酋长遣子入侍者,常秋来春

  • 杞人思

    同“杞人忧天”。清林昌彝《杞忧》诗:“海涸山枯事可悲,忧来常抱杞人思。”

  • 秦晋之盟

    同“秦晋之好”。《聊斋志异.小梅》:“年伯黄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秦 晋之盟,则唯命是听。”【词语秦晋之盟】  成语:秦晋之盟汉语大词典:秦晋之盟

  • 迁鼎

    源见“禹鼎”。谓迁都。鼎,指代国都。北魏 于子建《武德郡建沁水石桥记》:“属皇朝迁鼎,卜食漳滨,遂方割四县,在古州城置武德郡焉。”【词语迁鼎】   汉语大词典:迁鼎

  • 鱼与熊掌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后因以“鱼与熊掌”比喻俱为所欲,不能兼得而又难于取舍之物。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九》:“那两个‘鱼与熊掌’,虽并为足

  • 任昉笺

    笺(jiān坚):文体名称,书扎、奏记之类。奏笺多用以上皇后、太子、诸王。任昉(460-508年),字彦昇,东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仕宋、齐、梁三代,梁时历任宜兴、新安太守等职。梁文学家,以表、奏、

  • 牙旷

    《汉书.叙传上》:“若乃牙、旷清耳于管弦。”唐.颜师古注:“牙,伯牙也。旷,师旷也。”春秋时,伯牙为楚国著名乐师,师旷为晋国著名乐师,二人合称牙旷。后用为咏精通音乐的人才之典,又借称高人雅士。唐.白居

  • 真率会

    《晋书.羊曼传》“时,朝士过江初拜官相饰供馔。设宴请客。曼拜丹阳,客来早者并得佳设,日晏则暂罄,不复及精。随客早晚而不问贵贱。有羊固拜临海太守,竟日皆美,虽晚至者犹获盛馔。论者以固之丰腆,乃不如曼之真

  • 兰亭

    同“兰亭会”。唐王勃《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亦指《兰亭帖》。唐李商隐《寄在朝郑曹独孤李四同年》诗:“不因醉本《兰亭》在,兼忘当年旧永和。”宋陆游《太平时》词:“临罢《

  • 了事痴

    《晋书.傅玄传》附《傅咸传》:“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骏弟济素与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