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雁默先烹

雁默先烹

源见“木雁”。喻无才者先被弃。唐白居易《岁暮》诗:“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主谓 比喻无能者先被遗弃。语本《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唐·白居易《岁暮》:“膏明自爇缘多事,~为不才。”也作“烹不能鸣”。


【典源】《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何事食木鱼,烹不能鸣固其理。”

〔雁默先烹〕 唐·白居易《岁暮》:“膏明自��缘多事, 雁默先烹为不才。”〔雁能鸣〕 宋·刘筠《鹤》:“养气自怜鸡善胜,全身却许雁能鸣。”

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今译】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到一棵大树,枝叶繁茂,可是伐木人停在树旁并不砍伐。问他原因,伐木人说:“这棵树没什么可用之材。”庄子说:“这树由于不成材而能活得长久。”庄子出山,住在朋友家里。朋友非常高兴,让小僮杀雁来款待他。小僮问道:“有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雁?”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天山中大树因不成材而得以长久,现在主人的雁却因不能叫而被杀,先生您如何处世呢?”庄子笑着回答:“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乎妥当。但还不行,所以仍不免为忧患所累。”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中庸消极、全身远害的处世之道。

【典形】 悲虚雁、不材木、不鸣烹、木雁、能鸣雁、烹不能鸣、雁默先烹、雁能鸣、能鸣分。

【示例】

〔悲虚雁〕 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庄叟悲虚雁,终童漫识鼮。”

〔不材木〕 宋·苏轼《宥老楮》:“胡为寻丈地,养此不材木。”

〔不鸣烹〕 宋·陆游 《书意》:“一鸣辄斥不鸣烹,祸福元知未易评。”

〔木雁〕 唐·刘禹锡《酬乐天醉后狂吟》:“处身于木雁,任世变桑田。”

〔能鸣雁〕 唐· 陈子昂 《宿襄河驿浦》:“不及能鸣雁,徒思海上鸥。”

〔烹不能鸣〕 宋·苏轼《椶笋》:“问君


【词语雁默先烹】  成语:雁默先烹汉语词典:雁默先烹

猜你喜欢

  • 买牛息戈

    源见“卖剑买牛”。谓止息干戈,重本务农。明何景明《雁门太守行》:“太守下车,买牛息戈。”并列 息戈,停止战争。谓停止战争,从事农业生产。明·何景明《雁门太守行》:“太守下车,~。”△旧作褒义,指击退外

  • 黄石仙翁

    同“黄石公”。闽徐夤《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读》:“昴星人杰当王佐,黄石仙翁识帝师。”

  • 见义必为

    源见“见义勇为”。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一定去做。《宋史.石介传》:“老夫已保介矣。君年少,见义必为,岂可量哉!”连动 遇到正义的事就一定去做。《宋史·儒林传二·石介》:“老夫已保介矣。君年少,~,岂可量

  • 君子谓知命

    《左传.文公十三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遂迁于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 空谷白驹

    源见“白驹空谷”。比喻隐居的贤士、友人。元范梈《谢冷架阁春日东麓见怀》诗:“空谷白驹消息迟,东风杨柳万烟丝。”偏正 在荒无人烟的深山幽谷中放着一匹骏马不被使用。比喻不能任用贤能。也比喻十分难得的事物。

  • 禹让

    《尚书.虞书.大禹谟》:“禹曰:‘枚卜功臣,唯吉之从。’……禹拜稽首固辞,帝曰:‘毋,唯汝谐。’”旧题汉.孔安国传:“枚谓历,卜之而从其吉,此禹让之志。”大禹治水有功,舜禅让他继帝位。他辞让未成,后终

  • 长铗归来乎

    铗( ㄐㄧㄚ jiā ):剑把。这里指剑。 长剑呵,我们还是回去吧! 形容羁旅失意的愁闷心情。语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居有顷,倚柱弹其剑,

  • 根盘节错

    见“盘根错节”。

  • 饥餐属国毡

    源见“苏武节”。形容塞外从军生活极端艰苦。属国,典属国的略称。苏武归汉后封此官。明高启《从军行》:“渴饮疏勒水,饥餐属国毡。”

  • 春风得意马蹄疾

    唐.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音,wò chuò,拘束的意思)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旧时称进士及第为“春风得意”,也作“春风马蹄”。后多用作做事顺遂,志得意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