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集囊作帷

集囊作帷

囊:书囊,即指盛放大臣上书的布袋子。帷:帷幕。汉武帝时,天下奢侈成风,百姓多弃农经商。武帝问东方朔:“我想要教化人民,有什么好办法吗?”东方朔说:“唐尧、虞舜、夏禹、商汤等远古的历史,已过去几千年了,我说不清楚。只想谈谈近代汉文帝时的事,这是当今还健在的老臣所亲历的事儿。文帝贵为天子,统治天下,却身穿黑色的粗布衣,脚着生皮制成的鞋子,用牛皮带系剑,用莞蒲编成坐席,兵器粗拙钝木,衣着朴素无华,把大臣上书的布袋子集中在一起,联缀成宫中帷幕。他把仁义道德当成行动的准则。因此,全国节俭,蔚然成风,教化大兴。”后以此典形容帝王节俭朴素,教化有方。

【出典】:

汉书》卷65《东方朔传》2858页:“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相对曰:‘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上古之事,经历数千载,尚难言也,臣不敢陈。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下)〔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

【例句】:

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凶兵铸农器,讲殿辟书帷。” 唐·韦庄《和杜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舜庭招谏鼓,汉殿上书囊。” 宋·李昉《太平御览》卷699《益都耆旧传》:“汉文帝连上事书囊以为帐,恶闻纨素之声。” 宋·李清照《端午帖子词·皇帝阁》:“侧闻行殿帐,多集上书囊。” 宋·张孝祥《戒谕将臣诏》:“驾鼓车以走马,示辍游田之娱;集书囊为殿帷,盖先敦朴之务。” 宋·乐雷发《咏史·东方朔》:“刘郎最怕秋风冷,那听君言换殿帷。”


【典源】 《汉书·东方朔传》:“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上古之事,经历数千载,尚难言也,臣不敢陈。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

【今译】 汉武帝时,天下侈靡成风,百姓弃农经商。武帝问东方朔:“我要教化人民,有什么办法吗?”东方朔回答说:“尧舜禹汤等上古之事,历经几千年,我不敢说,只想说说文帝时事,这些都是当今老臣所耳闻目睹的。文帝身为天子,统治四海,却身穿黑色的粗衣,脚着生皮制成的鞋,用皮带系剑,以莞蒲为席,不治兵器,絮衣无饰,收集上书所用布囊,连缀成官中帷幕; 以道德、仁义作为准则。因此全国节俭蔚然成风,教化大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帝王节俭不奢,教化有方; 或用以咏帷帐。

【典形】 换殿帷、集书囊、上书囊、书帷。

【示例】

〔换殿帷〕 宋·乐雷发《咏史·东方朔》:“刘郎最怕秋风冷,那听君言换殿帷。”

〔集书囊〕 宋·张孝祥《戒谕将臣诏》:“驾鼓车以走马,示辍游田之娱;集书囊为殿帷,盖先敦朴之务。”

〔上书囊〕 宋·李清照《端午帖子词·皇帝阁》:“侧闻行殿帐,多集上书囊。”

〔书帷〕 唐·杜甫《夔府书怀》:“凶兵铸农器,讲殿辟书帷。”


猜你喜欢

  • 埋车之节

    同“埋轮之志”。《旧唐书.毕构传》:“载驰原隰,徒烦出使之名;安问狐狸,未见埋车之节。”

  • 网漏吞舟

    指汉初实行宽松政策,好象法网能够漏掉吞吃船只之大鱼。此典比喻刑法宽松;或形容刑律不严而使重大罪犯漏网。司马迁在撰写《史记·酷吏列传》开篇里概括说:汉朝兴起,废除秦朝严刑苛法而实行宽松,压抑奸巧而提倡忠

  • 坐而待弊

    同“坐以待毙”。《新五代史.任圜传》:“然坐而待弊,曷若伏而俟命。”见“坐以待毙”。【词语坐而待弊】  成语:坐而待弊汉语大词典:坐而待弊

  • 蹇人升天

    同“蹇人上天”。清蒋士铨《临川梦.遣跛》:“我为拯救生灵,不惜这条老命,卖油翁,岂学蹇人升天而贪荣利者乎?”见“蹇人上天”。清·蒋士铨《临川梦·遣跛》:“我为拯救生灵,不惜这条老命,卖油翁,岂学~而贪

  • 桃梗浮

    源见“土偶桃梗”。指飘泊。清黄景仁《和杏庄赠别》:“学为桃梗浮,遂老鸿洞间。”

  • 画麟阁

    同“画麒麟”。唐白居易《不如来饮酒》诗之四:“何曾画麟阁,只是老辕门。”

  • 筑岩

    同“傅岩”。唐武平一《奉和韦嗣立山庄侍宴》:“筑岩思感梦,磻石想垂纶。”

  • 荀秘监

    《晋书.荀勖传》有如下记载:荀勖,字公曾,颍川人,仕曹魏为侍中,入晋封济北郡公拜中书监,进光禄大夫,领秘书监,后守尚书令。秘监,秘书监的省称,为掌管图籍的官署。晋人荀勖曾领秘书监,故称荀秘监。唐.罗隐

  • 作威福

    同“作威作福”。《后汉书.马严传》:“又选举不实,曾无贬坐,是使臣下得作威福也。”【词语作威福】   汉语大词典:作威福

  • 陶猗之资

    源见“陶白之资”。指巨资。清 杨慎武《六朝论》:“至于沉末之品,凡琐之材,虽有陶 猗之资,不敢妄参乎时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