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万章上》:“‘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穀梁传.庄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后以“天与人归”称天命所属,人心所向。《三国演义》六十回:“若执狐疑之心,迁延日久,
源见“王尊叱驭”。表现忠于职守,不畏艰险。清陈康祺《壬癸藏笔记》卷五:“迹公九嶷张宴一会,觉驱车九折阪,置酒三垂冈,叔子游岘首,梁公陟太行,前史风徽,犹可颉颃也。”
源见“浯溪石”。又唐元结《大唐中兴颂》碑由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后以“浯溪笔”称书歌功文章之笔。清黄遵宪《感怀》诗:“且濡浯溪笔,看取穹碑镌。”【词语浯溪笔】 汉语大词典:浯溪笔
《晋书.王献之传》载:晋王献之七八岁时学书法,其父羲之“密从后掣(拉)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后因以“掣笔郎”称誉幼年善于学书者。宋苏轼《赠王觏》诗:“何人生得宁馨子,今夜初逢掣笔郎。
源见“沧浪濯缨”。指浪迹江湖的隐士。唐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诗:“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清曹寅《北行杂诗》之十五:“满坐沧浪客,从谁借酒兵?”【词语沧浪客】 汉语大词典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后以山水宜人的住处为“仁智居”。《文选.应璩〈百一诗〉》:“所占于此土,是谓仁智居。”吕向注:“仁智,谓有山水也。”【词语仁智居】 汉语大词典:仁智居
源见“越凫楚乙”。形容书写潦草,不可分辨。明沈德符《野获编.士人.徐文长》:“令故为徐所轻,衔之方入骨,按君暂起辄泚笔涂抹之,比取则鸿鳦满纸,几不可辨矣。”【词语鸿鳦满纸】 成语:鸿鳦满纸汉语大词典
同“覆酱瓿”。元耶律楚材《再用韵寄抟霄》之一:“鄙论我甘蒙酱瓿,雄材君已露囊锥。”
源见“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谓去除杂质。前蜀韦庄《又玄集序》:“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载雕载琢,方成瑚琏之珍。”
横草:践踏野草,使之横倒,比喻极轻易之事。横草之功是指如同踩倒野草那样微不足道的功劳。汉武帝时,想派一使者出使匈奴,终军自荐说:“我连踩倒一棵小草的功劳都没有,只是在皇宫内值宿护佑,白白地消耗俸禄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