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

或省作“风马牛”。风,指动物间牡牝相诱。风马牛不相及,是说马、牛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即使放任他们相诱,也不能达到交配的目的。比喻双方没有任何利害冲突关系。公元前656年,中原霸主齐桓公率领八国之师南下伐楚。楚国一方面调集军队严阵以待,一方面遣使见齐桓公,质问他为何兴师。使臣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风马牛不相及’;没有想到,您竟率师南下,进入我们的地盘,究意何故?”齐国上卿管仲虽然强词夺理地说了理由,但是慑于楚国地广人众,却不敢贸然进攻。最后以楚国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而结束。

【出典】:

左传·僖公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例句】:

南宋·陆游《天气作雪戏作》:“八十又过二,与人风马牛。” 宋·刘克庄《答南雄翁教授书》:“人情面谀,虽至亲骨肉间犹有隐情。足下于仆风马牛不相及,而意气倾攻,倒瑕指疵,慨然以订顽砭愚自任。推足下之心,将以其美诸身者淑诸人也。”


主谓牛马走失,不会跑到对方境内。一说牛马不同类,雌雄不致相诱。比喻毫不相干之意。语出《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古华《姐姐寨》:“可唱山歌和出人命两码事,实在有点~啊。”△多用于两事物没有关系方面。→风马不接 了无相涉 ↔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也作“风马牛”、、“风牛马不相及”、“马牛其风”、“牛马风”。


事物之间毫不相干谓之 “风马牛不相及”。

语出 《左传·僖公四年》: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知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疏: “服虔云: ‘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

当年,“齐侯以 ( 率) 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国使臣对齐侯说了那番话,意为齐、楚两国一在北,一在南,两国没有任何关系,毫不相干,就像马、牛牝牡相诱是 “不相及”的事,齐国的军队来到楚国,不知是何缘故。

服虔释 “风”为放,谓牝牡相诱放逸,此为传统说法,杜预注《左传》取其说,孔颖达疏同。

实际上,服虔之说源于贾逵。 《书·费誓》: “马牛其风。”传:“马牛风佚。”疏: “僖四年 《左传》云: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 ‘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放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远去也。’”依文义,“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即使牝牡相诱、马牛风逸,也不会从南海跑到北海,那是 “不相及”、达不到的事,所以是不相干的。可见贾逵之意,释 “风”为放佚,意即逃逸,甚确。《书·费誓》“马牛其风”下句是 “臣妄逋逃”,风、逃对举为文,义同。

“不相及”为什么说 “风马牛”,其因如此。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词语风马牛不相及】  成语:风马牛不相及汉语词典:风马牛不相及

猜你喜欢

  • 监河贷

    源见“涸辙之鲋”。指不能救急之贷。宋周必大《次韵赵公直赏心亭醵今古风》:“方种渊明秫,粗免监河贷。”

  • 元礼门

    同“元礼龙门”。唐权德舆《和王祭酒太社宿斋不得赴李尚书宅会戏书见寄》:“元礼门前劳引望,句龙坛下阻欢娱。”

  • 楚声

    秦汉时楚地的曲调。《汉书.礼乐志》:“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其曲有“白头吟”“秦山吟”、“梁甫吟”等曲;其器有笙、笛、节、琴、筝、琵琶、瑟七种。见《古今乐录》【词语楚声】   汉语大词典:楚声

  • 赳赳桓桓

    《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又《鲁颂.泮水》:“桓桓于征,狄彼东南。”后因以“赳赳桓桓”为形容威武雄健之典。《汉书.赵充国传》:“在汉中兴,充国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厥后。”颜师古注:“

  • 云霓之望

    源见“大旱望云”。指对解除困境的渴望。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迎武宗驾还帐词》:“有生大慰云霓之望,无辜咸脱水火之中。”偏正 云霓,下雨的征兆。像久旱盼望云霓一样。语本《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

  • 红莲幕

    源见“莲幕”。对幕府的美称。唐李商隐《寄成都高苗二从事》诗:“红莲幕下紫梨新,命断湘南病谒人。”宋王禹偁《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诗:“仲宣旧佐红莲幕,裴度新开绿野堂。”【词语红莲幕】   汉语大词典:

  • 惊蛇打草

    同“打草惊蛇”。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惊蛇打草愁将集,亡猿祸木灾还及,侧耳听,停鞭立。”【词语惊蛇打草】   汉语大词典:惊蛇打草

  • 蠧啄剖柱梁

    《淮南子.人间训》:“蠹啄剖柱梁,蚊虻走牛羊。”意思是蠹虫虽小能使梁柱倒坏,蚊虻虽小能使牛羊逃跑。比喻因小可以致大,宜防患于未然。

  • 共工触不周山

    同“共工触柱”。南朝 梁江淹《遂古篇》诗:“女娲炼石补苍天兮,共工所触不周山兮。”

  • 问膳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周文王非常孝敬自己的父亲,每当父亲吃完饭以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