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鲁鱼豕亥

鲁鱼豕亥

原谓书籍传抄或刊印之误,后则泛指事物本质不同而形体相似需认真分辨。孔子弟子子夏在去晋国途中,见一读历史书的人念道,“晋师三豕涉河。”立即纠正道,不对,不是什么“三豕”,而是“己亥”。因为“己”与“三”,形似,“豕”与“亥”相近,所以抄书人抄错了。到了晋国一打听,果然是“晋师己亥涉河。”后世用作“鲁鱼亥豕”。鲁鱼,典出《抱朴子·遐览》:“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意谓鲁和鱼,虚和虎,字形相似,抄来抄去,容易抄混。

【出典】:

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近。’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例句】:

清·章学诚《校仇通义》一:“因取历朝著录,略其鲁鱼亥豕之细,而特以部次条别,疏通伦类,考其得失之故,而为之校仇。”


猜你喜欢

  • 恋鲈鱼

    源见“莼羹鲈脍”。谓思乡。唐韩偓《闲居》诗:“刀尺不亏绳墨在,莫疑张翰恋鲈鱼。”

  • 贤贤易色

    《论语.学而》:“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贤贤易色”,意思是敬爱贤者轻于女色。后因用为咏修养德行之典。《汉书.李寻传》:“圣人承天,贤贤易色,取法于此。”

  • 碎金

    《世说新语.文学》:“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看竟,掷与座上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晋.桓温评论谢安石的简文谥议是“碎金”。后遂用为称美佳作之典。唐.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作二十韵》诗:“

  • 洪崖

    源见“拍洪崖肩”。泛指仙人。唐骆宾王《对策文三道》:“至夫滕公长往,佳城开白日之征;洪崖不归,曾丘控紫云之盖。”【词语洪崖】   汉语大词典:洪崖

  • 窃钩窃国

    盗窃小的要遭诛杀,盗窃大的反受爵赏。《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成玄英疏:“钩者,腰带钩也。……今私窃钩带,必遭刑戳,公劫齐国,翻获诸侯。”后常用“窃钩者诛,窃

  • 卞和泣血

    同“卞和泣玉”。《后汉书.陈元传》:“夫至音不合众听,故伯牙绝弦;至宝不同众好,故卞和泣血。”

  • 拔毛济世

    源见“一毛不拔”。谓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宋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平生几量屐,身后五车书……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连动 损失不多而对世人却有利。语本《列子·杨朱》:“禽子问杨朱曰:

  • 五经在笥

    源见“孝先便腹”。形容人满腹才学。唐王维《送李补阙充河西支度营田判官序》:“补阙李公,家世龙门,词场虎步,五经在笥,一言蔽《诗》。”

  • 纳污藏疾

    《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楚欲伐宋,宋“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杜预注:“晋侯耻不救宋,故伯宗为说小恶不损大德之喻。

  • 雪泥鸿迹

    同“鸿爪雪泥”。清 冯珍《摸鱼子.寄戴受兹》词:“去年曾寄深宵语,也算雪泥鸿迹。”见“雪泥鸿爪”。清·冯珍《摸鱼子·寄戴受兹》:“去年曾记深宵语,也算~。”【词语雪泥鸿迹】  成语:雪泥鸿迹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