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鸿印爪

鸿印爪

同“鸿爪雪泥”。元戴良《次韵春雪禁题》:“世事已如鸿印爪,我生方类鹿行疃。”


猜你喜欢

  • 济汾篇

    同“横汾唱”。唐李乂《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谬陪登岱驾,欣奉济汾篇。”

  • 渔阳鼙鼓

    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指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鞞鼓,即鼙鼓,骑兵用的小鼓。后用为外族侵略之典。宋辛弃疾《杏花天.嘲牡丹》词:“渔阳鼙鼓边风急,人在沉香亭北。”明

  • 盎盂相击

    见“盎盂相敲”。《儿女英雄传》31回:“只就他夫妻三个这番外面情形讲,此后自然该益发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几分伉俪,把午间那番~化得水乳无痕。”【词语盎盂相击】  成语:盎盂相击汉语大词典:盎盂相击

  • 干戈蛮触

    源见“蛮触交争”。谓为功名利禄而交争。金元好问《箕山》诗:“干戈几蛮 触,宇宙日流血。”

  • 雨卧风餐

    唐杜甫《舟中》诗:“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风口处吃饭,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飘泊无定。宋杨万里《早炊童家店》诗:“不辞雨卧风餐里,可惜橙黄橘绿时。”并列 在雨地里住宿,在风里吃饭。形容旅途艰辛或生活

  • 难更仆数

    源见“更仆难数”。形容事物繁多,数不胜数。清马建忠《適可斋纪言》卷一:“告贷之方,难更仆数。散借于凡民,则苦其零星难集;专借于富豪,则虞其需索过多。”述补 形容事物数量极多,不可胜数。语出《礼记·儒行

  • 三尺童儿

    喻指不很懂事的孩童。唐代李白《醉后赠从甥高镇》诗:“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唾廉蔺。”廉蔺:指战国时赵国的将相廉颇、蔺相如。亦作“三尺童子”或“三尺童蒙”。《宋史.胡铨传》:“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

  • 潘岳双毛

    同“潘郎双鬓”。唐杜牧《赠别》诗:“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同“太公钓”。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肚子要痛的。”其他 太公,指周初开国大臣姜子牙,封

  • 拔旗易帜

    指韩信派汉兵奇袭赵军营寨,拔去赵军旗,换上汉军红旗,使赵军心大乱,汉军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后以此典比喻推翻别人,取而代之。汉王刘邦派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兵数万攻打赵国(今河北地区)。赵王歇和主将陈馀,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