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万安山

万安山

①在今山西沁县南。《清一统志·沁州》:万安山“在州南四十里。其地有文中子洞”。相传为隋王通读书处。

②即今江苏苏州市西北阳山。《清一统志·苏州府一》:阳山“在长洲县西北。一名秦余杭山。一名万安山”。

③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十里万安镇。《舆地纪胜》卷20徽州:废海阳县,“《寰宇记》:在休宁县东十三里万安山上。旧名休阳,吴孙休改海阳,晋改海宁”。《方舆纪要》卷28休宁县:万安山“在县东十里。隋大业末,汪华移郡治于此。本名万岁山,宋宣和中,改名万安,避禁苑中山名也。今名古城岩”。

④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唐置兴泰宫及兴泰县于此。《新唐书·地理志》 寿安县:“西南四十里万安山,有兴泰宫,长安四年置,并析置兴泰县,神龙元年省。”

⑤在今河南商城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万安山在“县西南六十里。上有古砦”。

⑥即大石山。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四十里,南接登封市界。


(1)古山名。(1)即大石山、石林。(2)即“秦余杭山”。(3)即“二神山”。 (2)又称古城岩。在安徽省休宁县北部、新安江上游横江北岸。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名万安山。山西面有万安镇。相传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此避兵,故又称万岁山、万寿山。现该山已毁于开山采石,但古迹古城塔犹存。


猜你喜欢

  • 石屋洞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南高峰下。宋《淳祐临安志》卷9:石屋洞“有石洞极高,状似屋”,故名。洞壁原有五代晋至北宋初镌造罗汉五百余尊,毁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 海窝子镇

    即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四十里新兴镇。清光绪 《彭县志》 卷2: 新兴场 “旧名海窝子。在西乡梯云鹿坪二里。距县西北四十里,南距通镇场十里。乾隆五十五年设”。

  • 海宁县

    ①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海阳县置,属新安郡。治所在万岁山 (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十里万安镇)。南朝梁承圣中置新宁郡治此。陈仍属新安郡。隋开皇九年 (589) 为歙州治。十八年 (598) 改名休宁县

  • 板达营

    即今山东庆云县东十二里板营乡。《方舆纪要》 卷13: 板达营,“ (明) 宣宗征高煦时,驻跸于此”。 《清一统志·天津府三》: “相传以板为营,故名。”

  • 神泉镇

    即今广东惠来县南神泉镇。《方舆纪要》卷103惠来县: 神泉镇在 “县南十里。有巡司。洪武初置于县之北山村。二十七年改置于此,当神泉澳口。海寇猖獗,兵民难以寄顿。嘉靖三年筑城,周不及二里。有兵戍守”。在

  • 阿勒坦托辉泊

    即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北、四子王旗西北之腾格日淖日。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5:喀尔喀右翼部“牧地有爱布哈河,塔尔浑河,合流猪为阿勒坦托辉诺尔”。

  • 宏赐堡

    一名弘赐堡。在今山西大同市北四十五里宏赐堡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宏赐堡“在得胜堡东二十里。嘉靖十八年置,万历二年增修。周四里有奇,分边十九里零”。

  • 海光寺

    在今天津市和平区西部。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建普陀寺。五十八年 (1719) 易名海光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海光寺毁于炮火。

  • 庆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合水县(唐改名安化,今甘肃庆阳县)。《元和志》卷3庆州:“(隋)割宁州归德县置庆州,立嘉名也。”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庆阳、环县、合水、华池等市县及陕西志丹县西部。大业

  • 乐温滩

    在今四川长寿县南。《明史·地理志》 长寿县:“南有乐温山,下有乐温滩,大江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