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岭
①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淳祐临安志》卷9:万松岭“岭上夹道栽松”,故名。南宋时,密迩大内,宅第密布,直至山巅。唐白居易《湖上夜归》诗:“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即此。
②在今湖北鄂州市西五里樊山下。《舆地纪胜》卷81寿昌军:万松岭“在武昌樊山,临江道也。旧有松林,夹道弥坞”。
①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淳祐临安志》卷9:万松岭“岭上夹道栽松”,故名。南宋时,密迩大内,宅第密布,直至山巅。唐白居易《湖上夜归》诗:“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即此。
②在今湖北鄂州市西五里樊山下。《舆地纪胜》卷81寿昌军:万松岭“在武昌樊山,临江道也。旧有松林,夹道弥坞”。
一名桃花苑。在今江苏南京市区东北。《寰宇记》卷90升州上元县:芳林苑“本齐高帝旧宅,在废东府城东边秦淮大路”。《南齐书·武帝纪》:永明五年(487),“车驾幸芳林园禊宴”。《梁书·南平王伟传》:“齐世
元至元九年(1272)置,治所在河州路(今甘肃临夏市)。辖境相当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及甘肃洮河以西,礼县,武都、文县一带。明初废。蒙古置,治河州(后改为路,今甘肃临夏市)。辖境相当今青海省黄河以南的河
即今广东陆丰县西之螺河。《方舆纪要》卷103海丰县“冲口水”条下:东海滘水“在县东北八十里。《志》云:源出吉康罗溪,南流百里,分为二派,东流出县东南迎仙桥,西流至沙塘渡,与众水合,入于海”。
①1912年改龙胜厅置,属广西桂林道。治所即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5年改为龙胜各族自治县。②1948年由集宁、陶林、丰镇、凉城4县析置,属绥远省。治所在卓资山镇(今内蒙古卓
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海头古城。魏、晋时置西域长史府于此。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东北楼兰故城。魏晋时期西域长史府驻此。
唐置,为抚水羁縻州治。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改为归仁县。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小环江西岸中州中里。为抚水州治。北宋大中祥符
即今安徽望江县东南三十里长江滨雷港。古雷水由此入江。明置巡司于此。
亦名四岩山、崇灵山。在今四川资中县城东北隅。《舆地纪胜》 卷157资州: 重龙山 “在州南二里。 崒盘屈, 隐若龙转, 飞鹫龙山, 亭阁之胜及诸梵列跨其上,江山城市历历
即新门。在今河南陕县东北三门峡人门岛东。以唐开元末凿,故名。
又作察罕章。指今滇西北一隅。蒙古宪宗四年 (1254) 设茶罕章管民官,元至元八年 (1271)改茶罕章宣慰司。《元一统志》: 至元十五年 (1278),“改茶罕章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以后茶罕章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