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迤
明时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分为迤东、迤西两部分。迤东包括今滇东及滇南,迤西即滇西。清初置迤东、迤西两道,乾隆时分迤东道为迤东、迤南两道,迤南专辖滇南,合称三迤。
明时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分迤东、迤西两部分。迤东包括今滇东及滇南,迤西即滇西。清初置迤东、迤西二道,乾隆时分迤东道为迤东、迤南二道,迤南道专辖滇南,合称三迤。
明时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分为迤东、迤西两部分。迤东包括今滇东及滇南,迤西即滇西。清初置迤东、迤西两道,乾隆时分迤东道为迤东、迤南两道,迤南专辖滇南,合称三迤。
明时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分迤东、迤西两部分。迤东包括今滇东及滇南,迤西即滇西。清初置迤东、迤西二道,乾隆时分迤东道为迤东、迤南二道,迤南道专辖滇南,合称三迤。
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后)》:崇祯五年(1632)三月十八日,“寺僧导余探石笋之奇……践石蹑流,七里,山回溪坠,已至石笋峰底,仰面峰莫辨,以右崖掩之也,从崖侧逾隙而下
古名直河。即今陕西石泉县东池河。
即今陕西武功县(普集镇)东北长宁乡。《方舆纪要》卷54武功县:长宁驿“在县东三十五里,俗曰东扶风镇,军站也”。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置,属阿尔古厅。即今四川金川县西南马尔邦乡。四十四年(1779)裁入崇化屯。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以养息牧场垦地置,属新民府。治所在横道子 (今辽宁彰武县)。民国 《彰武县志》 卷1: “以地在彰武台门外,故取名彰武县。” 民国初属奉天辽沈道,后改属洮昌道。1929年
在今湖南吉首市东南,乾州东南四十里沱之东。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谓 “两面高山相峙,中间一线羊肠,密箐荫翳,乾苗往泸溪必由之路”。
西汉置,属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北。西晋属高平国。南朝宋属高平郡,移治今巨野县南一里。北魏属任城郡。北齐省。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郓州。大业初属东平郡。唐属郓州。五代周为济州治。金天德二
在今甘肃武威市北门外二里雷台湖。古名灵均台,台上建雷祖观,因名雷台。台为夯土台,高8.5米,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今台上有雷祖、三星两殿及东西配殿。清乾隆 《武威县志》 卷1: “灵钧台,城北
①即今福建上杭县东北旧县河。《方舆纪要》卷98上杭县:“九曲溪在县东北三十里。萦回九折,流合大溪(汀江)。”②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方舆纪要》卷97崇安县:九曲溪“在县南三十里。出县西四十里三保山,东
①北宋置,属郾城县。在今河南郾城县境。②北宋置,属肥乡县。在今河北肥乡县东北。③蒙古中统二年 (1261) 置,即今山东蒙阴县治。皇庆二年 (1313) 改置蒙阴县。(1)古镇名。在今河北省肥乡县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