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渣坝卓尼
简称上渣坝司。在今四川道孚县南上扎坝。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上渣坝卓尼土百户。
简称上渣坝司。在今四川道孚县南上扎坝。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上渣坝卓尼土百户。
即今贵州从江县驻地丙妹镇。清属永从县,有县丞驻此。民国初改为县佐。1941年于此置从江县。据1985年版《从江县地名志》说:“丙妹”是侗语古地名,因住在江岸的小坪地上,侗语叫“兵美”。“兵”意为坪,“
即今黑龙江省绥化市北努敏河。源出小兴安岭,西南流入呼兰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呼伦河”条下:通肯河“又东有纳敏河、额叶赫河、呼拉库河,南入呼伦河”。
①即今四川大邑县东、崇州市西南干溪河。《资治通鉴》:唐中和二年(882)六月,阡能与官军“大战于干溪,官军大败”。即此。②在今贵州长顺县北。《方舆纪要》卷121金筑安抚司“麻线河”条下:“干溪在司南五
金置,属秀容县。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四十五里冶子岭附近。
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六十里。《舆地纪胜》 卷154潼川府: 蚕丝山 “在永泰县西二十里。《九域志》 云: 每上春日远近士女游此,以祈蚕丝”。
北宋置,属梁泉县。在今陕西凤县东北境。
即牵。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浚县北。《公羊传》作“坚”。古邑名。又作牵。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浚县北。《公羊传》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公会齐侯、卫侯于坚”,即此。参见“牵”。
①即今河北易县西南七十里松山。《方舆纪要》 卷12清苑县: 松山,“其山多松”。因名。②又作大松山。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以山上有古松盘曲,故名。北宋天禧四年 (1020),契丹主隆绪如鸳鸯泺,遂猎于松
一名小赭乡。在今河南方城县西。《水经·淯水注》:赭水“出赭阳县北山,数源并发,南流径小堵乡,谓之小赭水”。
唐置,为羁縻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境内。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