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寨
即今湖南桂东县南二十里寨前乡。南宋嘉定四年(1211)于此置桂东县。
即今湖南桂东县南二十里寨前乡。南宋嘉定四年(1211)于此置桂东县。
源出今湖南蓝山县南,北流至县东,会岿水。折东北流经嘉禾县东,至桂阳县西,入舂水。《水经·钟水注》: “钟水即峤水也。庾仲初曰:峤水南入始兴溱水,注于海。北入桂阳湘水注于江是也。”
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左传》:襄公五年 (前568),“孟献子、孙文子会吴于善道”。《舆地纪胜》 卷44盱眙军: 善道 “ 《南兖州记》 曰:盱眙本春秋时善道”。古邑名。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省
①即土门关。亦即井陉关。在今河北井陉县北井陉山上。《资治通鉴》:唐光化二年(899),“葛从周乘破幽州之势, 自土门破河东,拔承天军”。②即芦子关。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与靖边县交界处。区片名。在陕西省西安
北魏置,属邵郡。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十六里前、后青廉村。隋开皇初属邵州,大业二年(606) 废,义宁元年 (617) 复置,属绛郡。唐贞观元年 (627) 又废。古县名。北魏析闻喜、安邑东界地置,治
又作丰河。即今陕西山阳县之县河。《水经·沔水注》:丰乡川水“出弘农丰乡东山,西南流径丰乡故城南……又西南合关祔水”。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寰宇记》卷111德化县:天花井山“居庐山之末,其支散为诸冈阜,所行甚远, 如乌稍岭、 丫髻山, 皆其支也”。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永宁卫。治所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崇武镇。清顺治十四年(1657) 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惠安县东南崇武镇。属永宁卫。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废。
亦名印山、石宝山。在今四川忠县东北长江北岸石宝寨。《方舆胜览》卷61咸淳府:石宝山“在临江县东五十里”。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1忠州;石宝山“在州东五十里。一名玉印山”。道光《忠州直隶州志》卷1:玉印
西魏改掌天郡置,属隆州。治所在晋安县(今四川南部县西北升钟镇)。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南部县西部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西魏以掌天郡改名。治今四川省南部县西北。北周置晋安县为郡治。辖境相当今四川省
北宋置,在今甘肃天水市北。《宋书·夏国传》:熙宁二年(1069)三月,“夏人入秦州,陷刘沟堡,杀范愿”。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