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艾县
西汉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平定县南二十里新城村。东汉属常山国。三国魏属乐平郡。西晋属乐平国。北魏属乐平郡,太平真君九年(448)废,孝昌六年(530)复置。后改石艾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南。属太原郡。东汉属常山国,后改属乐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孝昌末年复置,后改石艾县。
西汉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平定县南二十里新城村。东汉属常山国。三国魏属乐平郡。西晋属乐平国。北魏属乐平郡,太平真君九年(448)废,孝昌六年(530)复置。后改石艾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南。属太原郡。东汉属常山国,后改属乐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孝昌末年复置,后改石艾县。
即左贡宗。在今西藏左贡县西北。《清一统志·西藏》 喀木诸城:匝坐里冈城“在巴塘城西北三百三十里”。
即今山东德州市。清光绪《山东通志》卷34:小胡城,“唐初窦建德将王小胡亡命至贝州作乱,此城当其所筑”。唐元和十年(815)曾置长河县治此。
一作漳乡。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北漳水北岸。《三国志· 吴书 · 吴主传》: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 十二月,潘璋司马马忠 “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水经·漳水注》: “漳水又南历临沮县之漳
元代对中书省直辖地区之称呼。《元史·地理志》: “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 其地相当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及河南、吉林、辽宁等省部分地区。
即今河北深州市东北四十里北溪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深州图:东北有北戏村。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北。《资治通鉴》: 唐广明元年 (880) 八月,“李克用自雄武军引兵还击高文集于朔州,李可举遣行军司马韩玄绍邀之于药儿岭,大破之”。胡三省注: “药儿岭在雄武军西。”②又名鹞儿岭。在
南朝宋置,属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地。隋废。
一作医无虑山,俗呼广宁山。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和义县之间医巫闾山。相传虞舜封十二山之一。《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隋建北镇寺。《隋书·礼仪志二》:开皇十四年(594)闰十月,
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南流至沐村入东江。《清一统志·惠州府》:公庄水“源出龙门县界,东南流入县境,又东南经周径山,两山相夹,水折而出,是曰公庄水,又东南入龙江”。
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北荆门山东。《隋书·杨素传》:杨素伐陈,陈将吕仲肃军溃于岐亭,“仲肃复据荆门之延洲”。即此。在今湖北省枝城市附近长江中。隋将伐陈,崔仲方谓陈虽于延洲等处置船,但终将聚集于峡口、汉口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