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桥长官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上桥县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二十里高镇。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万历间属定番州。清乾隆年间裁。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上桥县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东北上马司。属贵州宣慰司。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年)改属定番州。清乾隆年间裁。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上桥县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二十里高镇。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万历间属定番州。清乾隆年间裁。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上桥县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东北上马司。属贵州宣慰司。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年)改属定番州。清乾隆年间裁。
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南支塘镇。南朝梁置兴国县于此。《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常熟县:“元末张士诚开浚白茅,因故址筑城,周五里,曰支塘城。今为支塘市,城址犹存, 自昔为戍守处。”在江苏省常熟市东部,白茆塘、盐
①在今山东苍山县东南。《方舆纪要》卷33郯城县:石梁山“有巨石如梁,名天生桥”。②在今湖北宜城市西三十里。《隋书·地理志》:汉南县“有石梁山”。《舆地纪胜》卷82襄阳府:石梁山“《南雍州记》云,石梁山
清置,属宁远州。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凉水河。《清一统志·锦州府二》 “十三山站” 条下: “又六十三里至凉水河站,在州西南一百二十三里。”
在今山西宁武县东北二十五里阳方口镇。《方舆纪要》卷40崞县“宁武关”条:杨方堡“堡城创筑于嘉靖十八年,万历四年增修,周二里有奇”。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 (448) 置,属西阳郡。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大明八年 (464) 并入阳城左县。
在今河南偃师市南蔡庄乡大冢头村东。据《史记·吕不韦传》 载: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大贾,家累千金。庄襄王时,“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秦始皇十年(前233), 吕不韦被免
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属潮州府揭阳县。在今广东揭阳市东二十里桃山。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在今广东省揭阳市东。
北宋至道三年 (997) 置,为全国十五道之一。治所在京兆府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和宁夏长城以南、秦岭川北及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地区。熙宁五年 (1072)分为永兴军,秦凤二
即方山。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南。宋《景定建康志》卷17“方山”条引《丹阳记》载:“形如方印,故曰方山,亦名天印山。”见“方山(2)”。
①秦筑,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新丰镇附近。《水经·渭水注》:渭水又“历新丰原东而北,径步寿宫西”。②在今陕西耀县东北一里。《汉书·郊祀志》:宣帝神爵二年(前60),“凤凰集祋祤,于所集处得玉宝,起步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