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板城
即今河北承德县治。清于此设把总驻防。1949年承德县迁治于此。
即今河北承德县治。清于此设把总驻防。1949年承德县迁治于此。
①唐置羁縻州,属幽州都督。治所在归义县(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北三十六里广阳城村)。《旧唐书·地理志》 归义州:“总章中置,处海外新罗,隶幽州都督。”后废。②唐宝应元年(762)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
在今贵州镇远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府镇远县: 鼓楼坡 “冈阜重复,状如鼓楼”。
①秦灭蜀国置蜀郡,西汉高帝分蜀郡置广汉郡,武帝又分置犍为郡,本一蜀国,称为三蜀。辖地相当今四川中部,贵州北部赤水河流域及云南金沙江下游以东,会泽以北地区。西晋左思《蜀都赋》:“三蜀之豪,时来时往。”刘
①三国魏改胶东侯国置,属北海国。治所即今山东平度市。西晋属北海郡。北魏移治今潍坊市东四十五里。北齐废。②南齐置,属北海郡。治所当在今江苏连云港市境。东魏属东海郡。北齐废。古县名。三国魏以胶东侯国改置,
北宋置,属黔州。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后废。北宋置,治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属夔州路。南宋后废。
蒙古至元七年 (1270) 置,治所在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克孜尔西南、厄列格斯特河旁顿帖列克古城。益兰本蛇名,见于州境山中,因以为州名。《元史·刘好礼传》: “至元七年,迁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以比古之都
在今山东曹县东北。《资治通鉴》: 隋大业九年 (613),“济阴孟海公起为盗,保据周桥,众至数万”。又唐武德四年 (621),“窦建德克周桥,虏孟海公”。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北。《资治通鉴》:隋大业九年(
即今甘肃敦煌市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之党河。《清一统志·安西州》: 氐置水,“今有党河,亦名锡尔噶勒津诃,发源敦煌县东南山中,北流二百余里,折西流百余里,会南来之一水,又折北流达沙州旧城之东,新城之西
五代汉乾祐元年(948)改广晋府置,治所在元城、大名二县(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北宋庆历二年(1042)建为北京。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魏县、成安、广平、威县、临西、馆陶和山东临清、夏津、冠县、莘县
①在今安徽无为县北五十里。产青檀,故名。亦作檀山。《宋书·鲁爽传》: 北魏豫州刺史跋仆兰 “设伏檀山”,即此。《清一统志 ·庐州府》 作“青檀山”。②在今山东枣庄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32峄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