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丛台

丛台

①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为战国赵武灵王所筑。由数台相连,规模宏大。《汉书·高后纪》:高后元年(前187),“赵王宫丛台灾”。颜师古注:“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在邯郸城中。”《后汉书·马武传》:光武攻邯郸,置酒高会,“独与武登丛台”。《水经·浊漳水注》:牛首水“又东径丛台南,六国时赵王之台也。《郡国志》曰:邯郸有丛台,故刘劭《赵都赋》曰:‘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者也。’今遗基旧墉尚在”。今邯郸市丛台乃后人复修,风景优美, 已拓为“丛台公园”。

②在今河南商水县北二十五里。战国时楚襄王筑。《寰宇记》卷10商水县引郎尉之《陈州旧图》云:“楚王游观弋钓地,或税驾于此。往往有嘉禾丛生, 因以为名也。”


又称武灵丛台。在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公园内。传战国时赵武灵王(前325—前299)为观看军事操演与歌舞而建。唐颜师古曰:“连聚非一,故名丛台。”西汉初为赵王宫苑内胜景。更始元年(23年),刘秀拔邯郸,曾与马武登此。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据胜亭于台上。清代屡次修筑。台高7米,长59米,宽22米。向南突出一段长50米,宽10米。台南北均有登道,可拾级而上台顶。顶平坦呈圆形,顶上有赵王宫,又名武灵馆。台西小湖中有亭名望诸榭,系纪念战国时燕将乐毅而建;北边七贤祠,有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赵奢和李牧等塑像。为冀南地区胜景。


猜你喜欢

  • 波罗涧

    在今云南楚雄市西。《方舆纪要》 卷116楚雄府楚雄县: 波罗涧 “在府西八里。《志》云, 其麓有夜合榆, 榆下有水。 元至正间, 设官开井,煎盐输课。今废”。《清一统志》 谓在县西一里

  • 庙镇

    即今上海市崇明县西北庙镇。相传旧有貊貔庙,故名。清雍正 《崇明县志》 卷2: “周神庙镇,城西三十里。旧名貊貔庙镇,今改正。” 民国 《崇明县志》 卷2: “邑称四镇为最繁盛。北曰普济桥镇,距城二里。

  • 兴化千户所

    明洪武中置,属高邮卫。治所在兴化县(今江苏兴化市)。后属扬州卫。清康熙十七年(1678)废。

  • 七沟村

    在今四川巴塘县东北党巴乡(当村乡鱼卡通)。以居住于巴楚河岸边的党村、鱼卡通、布须同、易古工、卯溪、扎马、邦喜等七村而名。 《清史稿·土司传》: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七村沟番民聚众劫杀垦夫,吴以

  • 延亭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百里之延亭。明属福宁州,洪武二十年(1387)置巡司于此,嘉靖中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筑,在今福建省霞浦县南。

  • 老人泉

    又名老翁泉。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北二十七里苏坡山。《方舆胜览》卷53眉州有老人泉。北宋著名学者苏洵于此见白发老翁,故名。苏洵死后葬此。苏轼《送贾讷倅眉》诗自注:“先君葬于蟆颐山之东二十余里,地名老翁泉。”

  • 泾上

    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八里青衣江东岸泾上。《旧唐书·地理志》 夹江县: “旧治泾上,武德元年移于今治也。” 民国 《夹江县志》 卷1: “千佛岩上有‘古泾口’ 三大字。”

  • 万里桥

    ①亦名笃泉桥。战国秦建于检江上,即今四川成都市南跨南河之南门大桥。《元和志》卷31成都县:“万里桥架大江水,在县南八里。蜀使费祎聘吴,诸葛亮祖之,祎叹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以为名”;刘光祖《万里桥

  • 呼玛尔窝集

    又作呼玛窝集。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西南与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交界处。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5: 呼玛河流域 “有著名之呼玛窝集。其中林木翳天,白昼犹暗,鄂伦春人栖息其间,从事游猎”。

  • 敛寻城

    唐南诏置,属剑川节度。在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宋大理废。在今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南诏时属剑川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