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武城县
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东汉属清河国。西晋太康中改为武城县。《元和志》卷16东武城县:“自后魏以来,山东贵族清河诸崔,即此邑人,为天下甲族。”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南。属清河郡。东汉建初七年(82年)属清河国,建和二年(148年)属甘陵国,建安十一年(206年)属甘陵郡。西晋属清河国,太康中改为武城县。
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东汉属清河国。西晋太康中改为武城县。《元和志》卷16东武城县:“自后魏以来,山东贵族清河诸崔,即此邑人,为天下甲族。”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南。属清河郡。东汉建初七年(82年)属清河国,建和二年(148年)属甘陵国,建安十一年(206年)属甘陵郡。西晋属清河国,太康中改为武城县。
亦作氾洲、汎洲。又名橘洲。在今湖南汉寿县西北。《水经·沅水注》:“沅水又东历龙阳县之汜洲,洲长二十里。”《三国志·吴书·孙休传》注引《襄阳记》:吴李衡汉末为襄阳太守,“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亦名针匠店。即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六十五里钟祥镇。清同治 《仁寿县志》 卷1: “针匠店更名钟祥场。”
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65哈密卫: 剌木城 “在卫西。哈密旧恃此城为固。宏治九年,土鲁番部阿黑麻袭破哈密,使其党撒他儿守剌木城,哈密头目奄克孛剌结瓦剌部小秃列袭杀之”。
在今河南洛宁县南。《方舆纪要》 卷48永宁县: 宣利渠 “在县南三里。又有新兴渠、万箱渠,皆分洛水以灌田”。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杨庄镇。旧在清河县(今旧县)西三里仲家庄,亦名仲家闸。清康熙时以仲庄口与清口相直,水势冲激,改运口由杨家庄,于仲庄筑拦河大坝,而移闸于此,名杨庄闸。
即今云南洱源县南二十六里凤羽乡。《清一统志·大理府》:凤羽乡“在浪穹县西四十里。土官尹姓,明洪武中,沐英奏授巡检世袭,本朝初因之,今裁”。
元至元中改师壁宣慰司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明初废为师壁洞。
唐天授二年 (691) 析夜郎县置,属沅州(后改业州, 又改州)。 治所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东南老晃城。五代时废。古县名。武周圣历元年(698年)析峨山县置,因西临渭溪得名。治今湖南
①唐武德中置,为淳州治。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北峦城镇北郁江北岸。北宋开宝五年(972)属横州。熙宁四年(1071)废。元祐三年(1088)复置,寻改为永淳县。②唐天祐中改尧城县置,属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
即额尔德尼招。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西南。方观承《松漠草从军杂记》诗注曰:“厄尔得尼招,在喀尔喀王策令部内。厄尔得尼,宝也,招乃招提省文。地产金银,故称宝寺。寺前有元至正年梵文碑,文犹可辨。”清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