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江县

中江县

①北周天和二年(567)于中江水滨置汉安戍,寻改为中江县,属资中郡。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隋开皇元年(581)避杨忠讳改为内江县。

②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玄武县置,属潼川府。治所即今四川中江县。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四川卷下:中江县“东南两水夹流,南江来自绵州旧神泉县,东江来自涪城县,至玄武山下与南江合,邑居其中,故名中江”。明洪武十年(1377)废入潼川州,十三年(1380)复置,属潼川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属潼川府。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1)古县名。北周天和二年(567年)置,治今四川省内江市西。属资中郡。隋开皇元年(581年)改为内江县。(2)今县名。在四川省中部。属德阳市。面积2201.4平方千米。人口141.2万。辖26镇、21乡。县人民政府驻凯江镇。以县境有中江(今凯江),故名。汉郪、涪等县地。三国蜀汉置五城县,属东广汉郡。南朝宋改名伍城县。北周置玄武郡,伍城县为郡治。隋开皇初废玄武郡,改伍城县为玄武县,属益州。仁寿初置凯州,为州治,大业初废州。唐调露元年(679年)置铜山县,与玄武县同属梓州。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玄武县名中江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铜山入中江县,属潼川府。明属潼川州。清属潼川府。1913年属川北道,1914年属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遂宁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遂宁专区。1958年属绵阳专区,1983年划属德阳市。地处盆中丘陵西部低山丘陵地带,龙泉山绵延西北部,中南部多台状低山、丘陵。凯江自西北入境,经城关镇后折东流出境。郪江流经东南缘,均属涪江水系。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棉花。多生猪。产白芍、丹参等中药材。有缫丝、织绸、棉纺、卷烟、化肥等工业。竹扇、菊花石为传统工艺品。以产手工挂面著名。唐巴、德中公路经此。有黄继光纪念馆及龙尾山石窟造像、南塔、北塔等名胜古迹。


猜你喜欢

  • 苦竹派

    又名古竹。即今广东紫金县西南古竹镇。西隔东江与博罗县为界。明于此置宽仁里巡检司,后迁至桃子园。清为汛,有外委把总驻防。

  • 许原

    在今陕西大荔县北。《周书·文帝纪》:西魏大统三年(537),齐神武率众十万, 自后土渡河,逼华州,“乃涉洛,军于许原西”。即此。在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北。《资治通鉴》:梁大同三年(537年),东魏高欢自蒲

  • 渎江

    即今四川中部之岷江。《水经·江水注》:“岷山即渎山也,水曰渎水矣。” 《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渎江“岷江也。《禹贡》: 岷山导江入于海。凡以入海,《书》 者惟渎为然”。

  • 西周、春秋时小国。偃姓。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城池乡。《春秋》: 僖公三年 (前657),“徐人取舒”。杜注: “舒国,今庐江舒县。” 后灭于楚。西汉置舒县。古国名。西周、春秋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省庐

  • 莽山

    在今湖南宜章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2宜章县: 莽山在 “县西南百里,接广东韶州府及连州界,延袤六十里。有九十九峰,山形如寒芦在宿莽,因名。宋乾道元年,宜章盗李金作乱,刘珙帅湖南,遣兵讨之,追破之于

  • 九老堂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贺村西唐白居易故宅。《履道里第宅记》:“有九老堂五间。”《新唐书·白居易传》:“尝与胡杲、吉��、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卢贞燕集。皆年高不事者。

  • 商任

    春秋晋邑。在今河北任县东南。《春秋》:襄公二十一年 (前552),“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于商任”。顾栋高 《大事表》 谓今安阳县 (今安阳市) 有卫商任地。古邑名。又作任

  • 松树塘

    一名招摩多。即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松树塘。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9: 松树塘“蒙古语名招摩多,在奎苏东南九十里”。

  • 度支步

    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北。《水经·赣水注》:“赣水北出,际西北历度支步,是晋度支校尉立府处。步即水渚也。” 《清一统志·南昌府二》: 度支步 “在新建县西北…… 《县志》,度支步在县西北五里”。

  • 兴隆堡

    即今四川泸定县东南兴隆镇。清吴崇光《川藏哲印水陆记异》:“第十四站:住冷碛,行窄路。二十里至兴隆堡,又名龙坝铺, 系大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