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陵水

中陵水

亦作中陵川水。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清水河县西北之浑河。《水经·河水注》:树颓水“西南流,右合中陵川水。水出中陵县西南山下,北俗谓之大浴真山,水亦取名焉。……水曰诰升袁河,西南流径沃阳县,左合中陵川,乱流西南与一水合,北俗谓之树颓水……注于河”。隋名紫河。


猜你喜欢

  • 比干山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元和志》卷13西河县:“比干山在县北一百一十里。”《方舆纪要》卷42汾阳县:“比干山在府西北九十里。相传纣使比干筑城于此。”故名。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北九十里。相传殷纣王使

  • 白跶寨

    在今浙江江山市东。《方舆纪要》卷93江山县:白跶寨在“县东八十里”。

  • 幽谷泉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北宋欧阳修《幽谷泉》 诗: “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又称紫微泉。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北宋欧阳修寄谢绛诗有“滁阳幽谷抱山斜,我凿清泉子种花”之句。

  • 郯郡

    楚、汉之际称东海郡为郯郡,治所在郯县(今山东郯城县北)。西汉复为东海郡。东魏武定八年(550) 复为郯郡,属东徐州。隋开皇初废。楚汉之际改东海郡置,治郯县(今山东郯城县北)。西汉复旧。东魏武定八年(5

  • 大武郡山

    在今台湾省彰化县东南。清乾隆间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卷1:大武郡山“在(彰化)县治东南四十里。由牛相触分支右出,横亘二十余里结县治”。

  • 宣平县

    ①金承安二年 (1197) 置,属宣德州。治所在今河北怀安县东左卫镇西。元移治今怀安县东左卫镇,属宣德府。明洪武四年 (1371) 废。②明景泰三年 (1452) 分丽水县置,属处州府。治所即今浙江武

  • 和硕特西右翼后 (後) 旗

    清雍正三年 (1725)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都兰县西南巴参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西右翼后旗: “牧地跨柴达木河。东至希昔,南至诺们罕木鲁,西至乌拉斯台,北至柴达木。”

  • 太湖厅

    清雍正八年(1730)置,属苏州府。治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东山镇。1912年并入吴县。清雍正八年(1730年)析吴江县置,在今江苏省南部。属苏州府。乾隆元年(1736年)移治洞庭东山(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 军将山

    又名军帐山。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四十里太湖滨��嶂山。明洪武《无锡县志》卷2:军将山,“南唐时,尝屯军此山,以御吴越之兵,故以军将名其山”。

  • 莲花堡

    ①宋置,属德顺军。在今宁夏隆德县西南。《宋史·郑戬传》: 经略使郑戬 “行边,至镇戎军,越莲花堡,天寒,与将佐置酒”。即此。金属德顺州。后废。②在今贵州龙里县西。《清一统志·贵阳府》:莲花堡 “明天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