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塘
又作丰乐里。即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丰乐。清《乾隆内府舆图》:建宁府西北有丰乐塘。
又作丰乐里。即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丰乐。清《乾隆内府舆图》:建宁府西北有丰乐塘。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升金齿卫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辖境约当今云南保山市,永平、施甸等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及中甸县。嘉靖元年 (1522) 复为卫。
亦作皇道山。即今安徽滁州市东北黄土山。《舆地纪胜》 卷42滁州: 黄道山 “在清流县东北十七里。李濆 《荇溪记》 云: 秦始皇途经是山,以名焉。下有秦王塘”。
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罗江县:“北十四里有杨村堰,引折脚堰水溉田,贞元二十一年,令韦德筑。”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之南寿山。《宋史·赵遹传》: 政和五年 (1115),征讨晏州 卜漏叛蛮,“漏据轮缚大囤,其山崛起数百仞,林箐深密,夷奔溃者悉赴之”。即此。在今四川省兴文县兴文镇南。宋时林箐深
①春秋晋邑。当在今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左传》: 襄公十一年 (前562),“秦、晋战于栎,晋师败绩”。即此。②春秋楚邑。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冬,吴伐楚。入棘、栎
亦名大佛滩。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乐山大佛前岷江中。南宋范成大《范石湖集》卷18《凌云九顶》诗序云:“初登山时,岩壁上悉劖为小佛,不知其数。山前佛头滩受雅江之冲,最为艰险。”
即今四川资阳市东南铜钟乡。民国 《资阳县志稿》卷1: 铜钟河“一名白佛场。距城七十里。创建光绪二十九年”。
即今河北故城县东北三十八里小庙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故城县图:西北有小庙镇。在安徽省肥西县北部。面积96.1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五十里小庙,人口7200。因距合肥城50里,并有小
即今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东山。《方舆纪要》卷91海宁县:“以刘宋沈景葬此而名。”
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79枣阳县: 武王山 “在县东五十里。世传楚武王尝猎此。一名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