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九龙镇

九龙镇

北宋置,属丽水县。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南二十四里平原乡驻地九龙村。


(1)古镇名。即今浙江省丽水市西南九龙。北宋属丽水县。(2)今镇名。(1)在河北省涞水县北部。面积231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北庄,人口910。因处小西河之北,故名,1953年设北庄乡,1958年划入镇厂公社。1961年析置北庄公社,1983年复乡,1993年与庄里、罗古台乡合并设九龙镇。产玉米、谷子。有橡、桦、杨等用材林,并产核桃、花椒、山杏。有砖瓦、食品加工等厂和铅、锌矿。京张公路经此。古迹有明长城、龙门峡摩崖石刻等。(2)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西部、新老通扬运河间,西邻江都市。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九龙,人口2900。镇境内有九里沟,镇名九龙,寓“兴旺发达”之意。1958年设洋桥公社,此后数次分别隶属泰州市、泰县。曾名泰西公社、泰西乡。1984年划归泰州市,1994年撤泰西乡改置九龙镇。产稻、小麦、油菜籽、淡水鱼等。有机械、电解化工、鬃刷、自行车配件等厂。江海公路经此。(3)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西部。面积42.8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栗头店,人口850。以西临九龙沟故名。1958年属大田公社,1976年成立九龙公社,1983年改为九龙乡,1992年改置九龙镇。为区内粮食产区之一。产生姜、棉花、蔬菜。阜临公路经此,交通便利。(4)在江西省余干县西南部。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九龙埠,人口 1870。明洪武年间邻村瓜畲王姓迁此建村,以处九龙河西岸得名九龙埠。1950年属九龙、燕湖等乡,1959年设九龙公社,1984年改乡。2001年禾斛岭镇并入改置九龙镇。产稻、棉花、花生。有石灰石、沙金等矿。有农具、机砖、毛纺、麻袋、榨油等厂。有公路接206国道。(5)在山东省胶州市南部。面积70.1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夼集,人口3500。传唐末郭氏由外地避难来此定居立村。自明、清以来是胶城居民烧柴的集散地,加之地势低洼,故名柴路夼,又因距胶州城25里而名二十五里夼,后更名夼集。1948年为龙山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夼集乡,1993年置九龙镇。以境内九龙山得名。产小麦、玉米、花生等,特产龙山花生。有氨基酸、家用化工、地毯、鬃制品、服装、机械、面粉、建材、建筑等厂。204国道、胶陈公路经此。(6)在广东省英德市西部。面积213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九龙街,人口2170。因境内有九座长形山峰,传说由九条巨龙变成,故名。建国初属英德县四区。1958年属卫星公社,随后析置九龙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置镇。地处连江支流水边河上游,属石灰岩丘陵,峰林地形发育。主产稻、玉米,并产花生、大豆等。是市主要产粮区之一。豆腐、腐竹有名。有九龙硫铁矿场。镇区是市较大集镇之一。浛六公路经此。(7)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东部。面积9平方千米。人口1万。镇人民政府驻兴胜路。因境内地名九龙坡而得名。1949年前属重庆市第十七区和巴县马王乡分辖。1952年马王乡划归重庆市第四区(九龙坡区)。1958年马王、人和等六乡合并成立人和公社。1961年划出原马王乡建立九龙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置镇。农产以蔬菜为主。有机械、化工、印刷、建材等厂。石桥铺—杨家坪、杨家坪—大渡口等城区公路在此交会。(8)在四川省绵竹市中部。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九龙,人口1500。清道光时建,有九丘起伏如龙,建有九龙寺而名。1949年为九龙乡,1958年为九龙公社,1984年复为九龙乡,1994年设九龙镇。有煤矿、酒厂等。为山区药材集散地。有公路通县城。(9)在四川省金堂县中部。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同兴场,人口500。明代建场,寓意与淮口镇共同兴旺得名。1949年为同兴乡,1958年并入沱江公社,1961年析置同兴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悦来乡并入,1995年置九龙镇。盛产棉花、柑橘、甘蔗。特产中药材川芎、沙参。有榨油、轧花、酿酒等厂。金乐公路经此。沱江通航运。有云顶山寺、鳖灵寺等古迹和小云顶山风景区。(10)在四川省岳池县中部偏东。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11.7万。镇人民政府驻九龙,人口4.1万。因九龙堰得名。明洪武初起历为县治。1949年为东城、南城、西城、北城四镇。1950年并旧镇为城关区,1957年置城关镇。1992年更名九龙镇,自生、杜家、银塔、高垭、洗马、龙藏六乡并入。产油菜籽、水果、蚕茧、蔬菜、花生。有纺织、丝绸、机械、塑料、水泥预制、酿酒、粮食加工等厂。为县工业及商贸集中地。岳武、南前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翠湖公园、凤山公园、白塔、赵椿桥、千佛岩。(11)在四川省邻水县南部。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九龙,人口1万。清代建场。取地舆九条龙脉为名。1950年置九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6年置镇。1993年新合、石鼓二乡并入。产甘蔗、榨菜、烟叶、辣椒、油菜籽。有机械、粮食加工、酿酒、榨菜加工、农机等厂。为江北、长寿两县毗邻乡村农副产品集散地。通公路。(12)在云南省罗平县中西部。面积323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民政府驻牛街,人口约1200。清代原九龙桥建桥处上下有九个沙洲,列布江心,状若游龙,桥建成后,遂名九龙桥。此河原名喜旧溪河,桥成后遂更名为九龙河,镇以河名。1933年称九龙乡。1951年分属罗平县四、六区,1952年为五区,1953年为四区。1958年为九龙公社,1961年分属牛街、腊庄、以洪公社。1963年合为牛街区,1970年为牛街公社,1984年复区。1988年改乡,2001年置镇。森林覆盖率达28.7%。产稻、玉米、小麦、烤烟、油菜籽,特产生姜、干姜块。有电站、农科站、林业站。南昆铁路和黄八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九龙河瀑布群、南祥寺、羊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猜你喜欢

  • 南平王墓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清一统志·荆州府》: 五代南平高氏三王墓 “在江陵县西龙山乡郝泉里。武信王季兴、文献王从诲、正懿王保融也”。

  • 清平军

    ①北宋景德三年 (1006) 以章丘县置,属济南府。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北章丘旧城 (绣惠镇)。熙宁三年 (1070) 废。②北宋大观元年 (1107) 置,治所在终南县 (今陕西周至县东终南镇)。金废

  • 广柔县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桃坪乡古城村。地节二年(前68)属蜀郡。《后汉书·杨由传》:建初间,“广柔县蛮夷反,杀伤长吏,郡发库兵击之”。三国蜀汉属汶山郡。西晋永嘉后废。

  • 昌黎郡

    ①三国魏改辽东属国置,属幽州。治所在昌黎县 (今辽宁义县)。辖境相当今辽宁辽河以西大凌河中、下游及小凌河流域地区。西晋改属平州。十六国前燕移治龙城县 (今辽宁朝阳市),属营州。前秦为平州治。后燕属平州

  • 吴川水

    指今广东吴川市西之鉴江。《寰宇记》卷167吴川县:“吴川在县西。水中有三川石。”县以此名。《方舆纪要》卷104吴川县:吴川水在“县西一里。鉴江及陵、罗诸水自化州合流,至县北二十里复纳浮山水,流经城西,

  • 钦江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宋寿县置,为钦州治。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北三十里久隆镇。大业初为宁越郡治。唐武德初复为钦州治。天宝初为宁越郡治。乾元初为钦州治。北宋开宝五年 (972)废。古县名。隋开皇十

  • 和硕特东上旗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海晏县三县交界处。后迁今乌兰县东南。《清史稿·地理志》:“牧地在青海东北岸。东至阿拉赖达巴木鲁,南至柴吉,西至青海,北至乌尔肯

  • 青冢

    即王昭君墓。又名明妃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十八里大黑河南岸。唐杜佑 《通典》 金河县有王昭君墓。《辽史· 地理志》 丰州: “青冢即王昭君墓。” 《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青冢 “在府西北塞外

  • 达速岭

    即今山西神池县南黄华岭。《北齐书·文宣纪》:天保五年(554),“帝(高洋)北巡至达速岭,览山川险要,将起长城”。古山名。即今山西省神池县南黄华岭。《北史·齐本纪·文宣帝》:北齐天保五年(554年),

  • 福清县

    五代闽龙启元年 (后唐长兴四年,933)改福唐县置,属长乐府。治所即今福建福清市。明曹学佺 《名胜志》: “ 《旧记》 以山自永福来,溪自清源来,故名。” 后晋天福中又改为南台县,后复为福清县。元元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