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河子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北二河乡(二道河子)。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五常厅:东北“五十里二道河子街,有莫勒恩河渡口”。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北二河乡(二道河子)。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五常厅:东北“五十里二道河子街,有莫勒恩河渡口”。
在今福建政和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7建宁府政和县: 筹坑山在 “县东北二十里。山高广,峰岩泉石种种奇胜。共最高者曰天柱峰”。
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0永康州: 净瓶山在 “州 (治今中东镇) 东二里。平地突起一峰,如瓶立”。
明置,属蓟州。为长城关隘之一。在今天津市蓟县北四十里。明、清守卫要地。清道光 《蓟州志》 卷6: “黄崖关,险难行,故明时特设守备隶马兰路。国朝裁汰守备改设把总。……嘉庆十三年以后,廷议以斯地形扼要,
唐长安外郭城西面偏南的一门。隋初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陈家庄以南。
在今江西宜春市南。《新唐书·地理志》袁州宜春县:“西南十里有李渠,引仰山水入城,刺史李将顺凿。”明《寰宇通志》卷39袁州府:仰山水“在府城南六十里。其源发于三镬潭,北历獭,经过仰山,东至蒲村入秀江”。
在今广西武宣县南四十里桐岭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 武宣县图: 南有峒岭墟。
亦作安获山。在今越南中部清化西北。元黎崱《安南志略》卷1:安镬山“出碑砚石。《旧志》载:豫章太守范宁遣使往九真采石磬,为学中用”。《方舆纪要》卷112清化府:安镬山“在府东南东山县。产美石。晋豫章太守
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明史· 地理志》 武陵县: “东北有渐水,即鼎水也。”即“渐水”。
即拉孜。今西藏拉孜县东北拉孜。《清高宗实录》 卷1333载,乾隆五十四年 (1789) 六月辛巳,“军机大臣等议覆四川成都将军鄂辉等条奏收复巴勒布(今尼泊尔) 侵占藏地,设站定界事宜” 中称:“拉子地
春秋赤狄地,后入晋国。在今山西长治市境。《左传》: 宣公十六年 (前593) 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古国名。春秋时赤狄建,在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南。后为晋所灭。《左传》宣公十六年(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