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山

云山

①即东阳山。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七十余里。《方舆纪要》卷21盱眙县:云山“一名东阳山,盖以旧县而名。上有天井,冬夏皆水深五丈许”。

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北六十里南湖北岸之昆山。《方舆纪要》卷28宣城县“麻姑山”条下:云山“在府东北六十里。其西为大延岭,路通水阳巡司。又西有白鱼岭及寨口诸山。云山西北,别为蒋山,下瞰固城湖,接高凉南境”。

③在今江西临川市北三十五里。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临川县图说:县北“白水湖又十里至云山圩”。

④即今山东宁阳县西北十五里云山。《方舆纪要》卷32:“上有穴,四时出云。”

⑤在今湖南武冈县南三十五里。《方舆胜览》卷26武冈军:云山“在武冈县。此山为一郡胜处。又有月华山、杏花坞、投龙洞、猿藤水、道者岩、侯公洞,第六十九福地也”。《方舆纪要》卷81武冈州:“山有七十一峰……峰峦岩洞,奇胜不一。自麓至巅,盘回石磴几二十里。”

⑥在今广东和平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和平县:云山“在县西北百里。有大小二山,遇冬积冰,弥月不消”。

⑦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云山“九峰四垂如云”。

⑧又称独秀峰。在今广西德保县城东北隅。《清一统志·镇安府》:云山“在府署后。形势环抱,层叠如云。旁有独秀峰,峻插天表”。

⑨亦名运山、营山。即古披衣山。在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北燕山寨。《方舆纪要》卷68蓬州:云山在“州东南二十里。四围壁立,其上平广。宋淳祐初兵乱,移州治于山上,藉以保固。元人复迁旧治”。《清一统志·顺庆府一》 引《元一统志》:云山“在营山县西四十里。一名披衣山。其山高险,四壁斗绝。宋淳祐三年,制置使余玠建砦栅,移州治于此”。


猜你喜欢

  • 东上洛郡

    北魏皇兴四年(470)置,属洛州。治所在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商州市及丹凤、商南、洛南、山阳等县地。永平四年(511)改名上庸郡。北魏皇兴四年(470年)置,治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

  • 三江

    ①《尚书·禹贡》 扬州:“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职方》 扬州: “其川三江。”汉以后各家解释不一:(1)《汉书·地理志》 以今江苏太湖尾闾吴淞江为南江,安徽芜湖市至江苏宜兴市间长江通太湖的青弋

  • 新瓜州城

    即今甘肃安西县西南三十里瓜州乡。《清一统志·安西州》: 新瓜州城 “本朝雍正十三年吐鲁番为准噶尔所扰,其酋额敏和卓率所部回民内附于安西镇西,筑五堡居之。头堡在镇西南五十五里,……别于头堡数里之内,筑新

  • 那科土司

    清雍正六年(1728)置,属阿都副长官司。治所在今四川布拖县南拉果乡。后废。

  • 丹景山

    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5彭县:丹景山,“《旧志》以为山莳牡丹,春时红艳照人,故名”。自宋以来,盛种牡丹。南宋陆游《天彭牡丹谱》:“彭州牡丹为蜀中第一,而丹景山的黑、白牡丹尤

  • 桐木市

    即今江西萍乡市北桐木镇。《清一统志·袁州府》 “江西市” 条: “桐木市在 (萍乡) 县北九十里。”

  • 竹林堡

    在今广东饶平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饶平县:竹林堡“在黄冈镇东北,福建诏安山贼由此出没。嘉靖十四年置堡于此”。

  • 石屏县

    1913年改石屏州置,后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石屏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面积 3090 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9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异龙镇。

  • 拦车镇

    清置,属凤台县。在今山西晋城市南四十里栏车村。乾隆二十二年 (1757),移东冶镇巡司于此,寻裁。

  • 鲁沟

    汴水支流。在今河南杞县南。《方舆纪要》卷47��县: 鲁沟 “自陈留县流入境, 下流入于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