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城郡

五城郡

①又名伍城郡。北魏正平二年(452)置,太和十二年(488)属汾州,治所在京军县(后改五城县,今山西吉县东北六十里)。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乡宁、蒲县部分地区。隋开皇初废。

②北魏永安中侨置,属司州。治所不详。东魏天平中属北豫州。武定五年(547)属义州,徙治汲郡陈城(今卫辉市),改为伍城郡。

③东魏天平中置,属晋州。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市境。北周废。


(1)五,又作伍(《隋书·地理志》),又作仵(《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五、仵音同。北魏孝昌中置,治五城县(今山西吉县东北)。辖境约相当今山西省蒲县及吉县东北部、乡宁县南部。属汾州。北齐属南汾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2)北魏永安中置,属司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汾阳、介休、灵石等市县地。东魏天平中属北豫州。(3)东魏天平中置,治今山西省临汾市境内。北周时废。


猜你喜欢

  • 台拱县

    1913年改台拱厅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台江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1941年改名台江县。旧县名。1913年由台拱厅改置,治今贵州省台江县驻地台拱镇。1941年与丹江县东部地区合置台江县,由

  • 龙湾山

    在今山西应县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44应州:龙湾山“在州南四十里。亦名南山。上有龙池。稍南为茹越口,接代州繁峙县界”。

  • 灵竹县

    亦作罗竹县。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淳州。治所即今广西横县西北灵竹圩。永贞元年(805)属峦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古县名。唐初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北灵竹。属淳州。北宋开宝五年(972

  • 八桂

    广西桂林市别称。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宋贺铸《宗州桂林从叔》诗云:“江到三湘尽,山围八桂滨。”(1)古地名。泛指今广西一带。唐韩愈《送桂州严大

  • 白力城

    亦作白刃、白刀。即白棘。北魏时高昌国置,在今新疆鄯善县。《梁书·高昌国传》:其国置四十六镇,有白力镇。《魏书·唐和传》:“蠕蠕遣部帅阿若率骑讨和。至白力城,和率骑五百先攻高昌,契与阿若战殁。”

  • 川岩城

    疑在今甘肃武威县境。《资治通鉴》:南朝宋永初元年(420),“河西王蒙逊欲伐凉,先引兵攻秦浩亹,既至,潜师还屯川岩”。即此。

  • 查布也萨噶盐池

    一名扎布扎雅察罕达布逊淖尔。即今西藏仲巴县北扎布耶茶卡。《清一统志·西藏》:查布也萨噶盐池 “在打鲁克雨木撮池北二十余里,池广一百五十余里。内产白盐。附近居人,皆食此盐”。

  • 贞阳县

    南朝宋泰始三年(467)改浈阳县置,属始兴郡。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南齐复改浈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又改为贞阳县,属广州。十六年(596)废入曲江县。唐初复置,移治今英德市。贞观元年(627

  • 玉笥山

    ①即宛委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水经·渐江水注》:“(山阴)南又有玉笥、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创基。”《史记·太史公自序》:“上会稽探禹穴。”《正义》引《括地志》:“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

  • 北随郡

    南朝梁改北随安左郡置,治所在顺义县(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西魏改为南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