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井研县

井研县

隋大业元年(605)升井研镇置,属陵州。治所在今四川井研县南来凤乡。《元和志》卷33井研县:“井研盐井在县南七里。(井研)镇及(井研)县皆取名焉。”三年(607)属隆山郡。唐武德初属陵州,四年(621) 移治今井研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属陵井监,宣和四年(1122)属仙井监。南宋隆兴元年(1163)属隆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入仁寿县。元末明玉珍复置。明洪武初属成都府,十年(1377)又废入仁寿县,十三年(1380)复置。清雍正五年(1727)属资州。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自北周以来,县产井盐,至今不衰。南宋著名学者李舜臣及其子李性传、李道传、李心传,清末经学家廖平为井研县人。


在四川省中部偏南。属乐山市。面积840.53平方千米。人口41.4万。辖9镇、17乡。县人民政府驻研城镇。北周置井研镇。隋大业元年(605年)升为井研县,治今县南,属隆山郡。《元和郡县志》井研县:“隋大业五年(应为元年)因井研镇立县,取镇为名。”唐武德四年(621年)井研县治由来凤迁治研城(今治),属陵州。北宋属陵井监,南宋隆兴后属隆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入仁寿县。元末,明玉珍大夏政权复置。明洪武十年(1377年)又省入仁寿县;十三年复置,属成都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属资州直隶州。1913年属下川南道,1914年属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南行署区乐山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乐山专区。1968年属乐山地区,1985年属乐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低山丘陵区,县境北部为龙泉山西南段。茫溪河纵贯中部,右纳中秋河,左汇月波河,西南流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玉米、甘薯、油菜籽、棉花等。为省蚕茧、柑橘生产基地县之一。“梅家湾柑子”为清乾隆年间由台湾引种。有石膏、石灰石等矿,盐储量丰富。工业有氮肥、水泥、丝绸、食品等。所产竹编炕席、晒席著名。内峨、成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三江白塔、明陈效墓、千佛岩及竹园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星岭

    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北。《隋书·炀帝纪》: 大业五年 (609),炀帝西巡,自拔延山入长宁谷,“度星岭”。即此。古山名。在今青海省西宁市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交界处一带。隋大业五年(609年),炀

  • 波罗江

    ①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南海神庙南珠江下游段,因南海神庙俗称波罗庙而名。唐韩愈《南海神广利王庙碑》: “扶胥之口,黄木之湾”,即此。②即今广西容县东南之杨梅河。《清一统志·梧州府》: 波罗江 “在容

  • 桑植安抚司

    元置,治所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五十里美坪峒。至正末废。明永乐四年 (1406) 复置,属九溪卫。清雍正七年 (1729) 废。元置,治今湖南省桑植县西北。属岳州。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桑植县一带。至正末废。明

  • 河源水

    即今广东东江。《元和志》 卷34博罗县:河源水 “东自归善县界流入,南去县一百步”。

  •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1927年 “马日事变” 后,湘东、鄂南、赣西地区的党组织,在毛泽东领导下,组成工农武装,举行秋收起义,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7月,共产党人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

  • 牛王堌

    一名牛戍驿。在今河南夏邑县西北二十二里。民国初置县佐于此。

  • 左所

    在今四川盐源县西北泸沽湖镇。明置左所土千户。

  • 龙泉场

    五代南唐保大元年(943)置,在今江西遂川县南二十里(旧名什善镇)。后升为龙泉县。五代南唐保大元年(943年)置,即今江西省遂川县南什善镇。五代周显德七年(960年)升县。

  • 蓬山

    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七十里。《寰宇记》 卷139蓬州: “因蓬山以为名。” 《方舆纪要》 卷68营山县: 大蓬山,“ 《志》 云: 蓬山有朝阳洞,空阔可容数百人。久塞。万历中开”。

  • 柿林县

    元初置,属郿州。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四十里柿林村。至元元年 (1264) 废。古县名。元初置,治今陕西省眉县东。属郿州。寻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