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东县
1941年晋绥边区由交城县分置交东、交西二县,交东县治南头村(今山西古交市西南南头)。1945年8月二县合并复置交城县。
旧县名。北岳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山西省交城县东部析置。治今古交市南头村。以位县东得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与交西县合并复置交城县。
1941年晋绥边区由交城县分置交东、交西二县,交东县治南头村(今山西古交市西南南头)。1945年8月二县合并复置交城县。
旧县名。北岳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山西省交城县东部析置。治今古交市南头村。以位县东得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与交西县合并复置交城县。
即傅宅市。今浙江浦江县东北四十里白马镇。
北宋治平三年 (1066) 分建安县置,与建安县同治建州城 (今福建建瓯市)。辖州治西北偏。熙宁三年 (1070) 废,元祐四年 (1089) 复置。宋时与建安县同为建宁府治。元为建宁路治。明、清为建
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南十四里百道口附近。《寰宇记》卷66瀛州河间县:“大蒲淀又名大廉陂。在县西南四十一里。《水经注》云:大蒲下导陂沟,竞奔咸注滹沱,是故人因决入之处,谓之百道口,盖有此浦。”
金置,属济阳县。即今山东济阳县东北三十里曲堤镇。昔名闻韶镇,有闻韶台,相传为孔子在齐闻韶处。在山东省济阳县东部,南邻黄河。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7.1万。镇人民政府驻曲堤,人口 8000。曾名闻韶镇
①唐至德二载(757),以蜀郡为成都府,建南京;凤翔郡(治今陕西凤翔县)为府,建西京;改西京京兆府(治今西安市西北)为中京,与北京太原府、东京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市)合称五京。上元元年(760)成都府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属台湾府。治所在林圮埔(今台湾南投县南竹山镇)。据连横《台湾通史》:“云林设县始于建省之时,则为抚垦之计尔。先是光绪十三年,划嘉义以北之地,经营新邑,择治于林圮埔之云林坪,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共和县西沙珠玉河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西后旗: “牧地跨柴集河,其水北注盐池。东至锡喇盐海子、察罕托罗海,南至合约尔巴尔克,西至布隆吉尔河源,北至
从黑龙江宁年(今富裕县)至讷河(今讷河市)。1930年建成宁年至拉哈段。1933年修至讷河。是齐(齐齐哈尔)墨(墨尔根,今嫩江)铁路的一段。
在今陕西蓝田县西三十里灞河西岸。《水经·渭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
在今巴基斯坦属克什米尔巴勒提特之北。《旧唐书·高仙芝传》: 天宝六年 (747),高仙芝伐小勃律,“至坦驹岭,直下峭峻四十余里”。即此。古山名。在今喀喇昆仑山脉以西,克什米尔西北境巴基斯坦控制区。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