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仁寿县

仁寿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普宁县置,为陵州治。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1:仁寿县“从文帝年号”。一说以仁寿宫为名。大业三年(607)为隆山郡治。唐武德元年(618)为陵州治,贞观元年(627)移治今仁寿县。天宝元年(742)为仁寿郡治,乾元元年(758)复为陵州治。北宋熙宁五年(1072)为陵井监治,宣和四年(1122)为仙井监治。南宋隆兴元年(1163)为隆州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属成都路。明属成都府。清雍正五年(1727)属资州。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南宋抗金英雄虞允文为本县人。


在四川省中部偏南。属眉山市。面积2606.4平方千米。人口155.9万。辖23镇、87乡。县人民政府驻文林镇。隋开皇年间,曾于此建宫殿,取《论语·雍也》:“知者乐仁者寿”之意,故名。南朝梁初置怀仁县,普通中于县置怀仁郡。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名普宁县。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于县置陵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普宁名仁寿县。大业初改陵州为隆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隆山郡为陵州。贞观间迁今治。天宝、至德年间为仁寿郡治。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改陵州为仙井监,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改为隆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隆州,仁寿县属成都路。明属成都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资州直隶州。1913年属下川南道,1914年属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南行署区内江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内江专区。1958年属乐山专区,1968年属乐山地区,1985年属乐山市。1997年属眉山地区,2000年属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低山丘陵区。龙泉山绵亘县西北部,东南部丘陵起伏。通江河、清水河由西南向东北流,于县东部纳龙水河后称球溪河。西北部有倒流水、鲰江河西入岷江。县西北黑龙滩水库库容3.6亿立方米,并为著名旅游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棉花、油菜籽,并产蚕茧,为全国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之一。有煤、膨润土等矿。有化肥、陶瓷、建材、食品等工业。奶黄瓷餐具、传统食品芝麻糕著名。成三公路经此。古迹名胜有虞丞相墓、奎星阁、龙岩墨竹、牛角寨摩崖造像、黄姑洞及双牌坊等。


猜你喜欢

  • 奄蔡国

    又名阿兰。汉西域国名。在康居西北,即今中亚咸海、里海北部草原。《史记·大宛列传》:安息 “北有奄蔡”。《汉书·西域传》: “其康居西北可二千里,有奄蔡国。控弦者十余万人。与康居同俗。临大泽,无崖,盖北

  • 汉发县

    东汉建安六年(201)刘璋置,属巴东属国。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涪陵谢本白璋,求以丹兴、汉发二县为郡。”三国魏改为汉葭县。

  • 屏锦铺

    即今四川梁平县西南屏锦镇。清光绪 《梁山县志》 卷3: 屏锦铺在 “县西七十里”。

  • 泗泾

    在今上海市松江县东北泗泾塘。《清一统志·松江府一》: “其上流自娄县祥泽塘,北流受通波泾、外波泾、洞泾、张泾四水,故名。东合盘龙塘,北出为浦汇塘,接上海县界入黄浦。”

  • 沓中

    ①在今湖北公安县西。《晋书·王澄传》:“澄迁于孱陵,寻奔沓中。” 《方舆纪要》 卷78公安县: 孱陵城在 “县西二十五里……孱陵城东有地名沓中”。②在今甘肃迭部县境。《三国志· 蜀书 · 姜维传》:

  • 蛮干山

    在今云南梁河县东十五里。《明一统志》卷87南甸宣抚司: 蛮干山 “在司东一十五里。土酋恃其险阻,世居其上”。

  • 榆林府

    清雍正八年 (1730) 于榆林卫地置,属陕西省。治所在榆林县 (今陕西榆林市)。辖境相当今陕西横山、佳县以北,长城以南地区。1913年废。清雍正八年(1730年)于明榆林卫地置,治榆林县(今陕西榆林

  • 庚水

    又名浭水。即今河北遵化市、天津市蓟县境之州河、 ��河。 《水经· 鲍丘水注》: 庚水 “出右北平徐无县北塞中,而南流,历徐无山,……其水又径徐无县故城东。……庚水,世亦谓

  • 含洸镇

    即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明正德九年(1514)置巡司于此。

  • 科部

    亦名阔部。在今四川宁南县。《元史·地理志》 阔州: “昔仲由蒙之裔孙名科居此,因以名为号,后讹为阔。” 元至元九年 (1272) 设千户,二十六年 (1289) 改为阔州。大理置,治今四川省宁南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