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河南汝州市东南二十五里阎村东,黄涧河西岸台地上。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00米。文化层厚1—3米。为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出土遗物有陶缸、尖底器、罐、红陶钵、三足盆、釜形鼎、陶碗及打制石斧、石铲、骨针
清雍正十二年 (1734) 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西南平原。何秋涛 《朔方备乘》 卷10 《北徼喀伦考》 作 “穆敦哈萨图”; 西清 《黑龙江外纪》 卷2作 “墨敦哈沙图”。
亦名百城。唐李元谅筑,即今甘肃灵台县西五十里百里乡。《资治通鉴》:唐大历八年(773),吐蕃为患,郭子仪使浑瑊西击,“乃引兵趣秦原,鸣鼓而西,虏闻之, 至百城,返”。大历十年(775),“吐蕃寇泾州,
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南湖陇乡。清乾隆《无为州志》 卷4 《镇集》: 湖龙陡门 “在治南六十里南乡”。光绪 《庐州府志》 卷3无为州 《乡镇图》: 西南六十里有湖陇镇。
即徐吾氏。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北三十里。徐文靖《管城硕记》卷11:“按《水经注》……《上党记》:纯留县有余吾城,在县西北三十里,即徐吾也。”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岢岚县置,属岚州。治所即今山西静乐县。大业四年(608)改为静乐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岢岚县置,治今山西省静乐县。属岚州。隋大业四年(608年)改为静乐县。
《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对三澨的解释众说纷纭,其说主要有:(1)水名。在今湖北京山县、天门市境。汉郑玄《尚书》注:“三澨,水名,在江夏竟陵县
或称不剌、怕剌、普剌。宋、金时为西辽属地。在今新疆博乐市附近。元刘郁《西使记》:“西南行过孛罗城,所种皆麦稻。……城居肆囿间错,土屋窗户皆琉璃。”元属察合台汗国。见刘郁《西使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即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内昆明湖。为西山诸泉汇注之湖。《元史·河渠志》: “白浮泉水在昌平县界,西折而南,经瓮山泊,自西水门入都城焉。” 清乾隆十五年 (1750) 改名昆明湖。
即今河南息县东北八十里岗李店乡。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1:同治四年(1865)七月,“贼由阜阳至固始之往流集,………窜息县之包信里、贾家寨、刚(按:应为冈)李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