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回
(迴) 谷 即蓝田谷。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旧唐书·吐蕃传》: 广德元年 (763),王延昌与李萼皆从郭子仪,“延昌与萼恐狭径被追,前后不相救,至倒回口,遂与子仪别行,逾绝涧,登七盘,趋于商州”。此所谓 “倒回口” 即倒回谷之口。
(迴) 谷 即蓝田谷。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旧唐书·吐蕃传》: 广德元年 (763),王延昌与李萼皆从郭子仪,“延昌与萼恐狭径被追,前后不相救,至倒回口,遂与子仪别行,逾绝涧,登七盘,趋于商州”。此所谓 “倒回口” 即倒回谷之口。
元贞元元年 (1295) 升浏阳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浏阳市东北官渡。明洪武二年(1369) 复改浏阳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浏阳县置,治今湖南省浏阳市东北官渡。属天临路。辖境相当今湖南省
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北南川河畔。一说在湟中县西南。《清一统地·西宁府二》: 南川营 “在西宁县南五十里。旧名伏羌堡,明嘉靖十四年筑城,周三里有奇,南去暗门边墙三十里。本朝初设守备,今改都司”。又称伏羌堡。
五岭之一。又名永明岭、揭阳岭。在今湖南省与广西交界处。最高峰韭菜岭在湖南江永县西北,海拔2009米。《水经·钟水注》: “都山即都庞之峤也,五岭之第三岭也。”又称揭扬岭。南岭组成部分。在湖南省南部和广
又名闰水。汝水支流。自今安徽临泉县西南,流经阜南县东北境,折向东南至颍上县润河镇入淮。《水经· 淮水注》: “淮水又东北,左会润水。”
明置,即今贵州龙里县东麻芝乡。《清一统志·贵阳府》 “谷觉铺” 条下称: 麻子铺等“旧皆戍守处”。
在今贵州都匀市东南 (都匀司东十里)。《清一统志· 都匀府》 引 《名山胜概记》: “洞门北向,高广皆一丈五尺。洞中石如象鼻,杂草丛生。”
俗称回王坟。在今新疆哈密市西郊回城沙枣井。哈密王室对哈密地区的统治约当明末清初时期,历经十代,共二百三十二年。现存陵墓三座,最大的一座为7世纪哈密王伯锡尔墓,建于1838—1845年。陵墓四角为瓷砖镶
即今西藏拉孜县东北拉孜。清松筠 《西招纪行诗》 注: “拉孜地名,在彭错岭、甲错山中间。”
1933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所与巴中市同。其辖境为巴中县城郊。1935年3月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由四川省巴中县城郊析置,治巴中县城(今四川巴中市)。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
元大德中改昭州置,治所在平乐县(今广西平乐县)。明属广西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广西平乐、荔浦、蒙山、昭平、钟山、贺县及恭城、雷川、金秀三个瑶族自治县地。清属广西省。1913年废。元大德五年(13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