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丘集
又名谷堆集。即今安徽太和县北六十里倪邱乡。清光绪重修 《安徽通志》 卷42颍州府太和县:倪邱集 “倪宽故里”。故名。
又名谷堆集。即今安徽太和县北六十里倪邱乡。清光绪重修 《安徽通志》 卷42颍州府太和县:倪邱集 “倪宽故里”。故名。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西南。《明史·地理志》 琼州府琼山县:“西南有水蕉村,万历二十八年置水会守御千户所于此。”
古为肃慎。北魏为勿吉。隋唐称为靺鞨。分布在今吉林长白山以北,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东至海。《隋书·东夷传·靺鞨》: 凡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七部,“而黑水部尤为劲健”。
明洪武五年 (1372) 于旧晓爱泸洞赤溪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东南瓦寨镇。二十九年 (1396) 并入邛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
①亦名东牟守捉。唐置,驻登州(今山东蓬莱市)。后废。②五代方镇名。北宋乾德二年(964)改清源军置,治所在泉州(今福建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龙岩、漳平、永春、德化、莆田、仙游等市县以南地区(上杭县除
西汉置,属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十八里郜鼎集。东汉省入成武县。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钱大昕等以为当作邛成侯国,西汉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封外戚王奉光为邛成侯,置邛成侯国于此。属山阳
五代南汉置,并建都于此。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北宋开宝四年(971)改为广州。五代南汉置,治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为南汉国都。北宋开宝时改为广州。
一名董滩口。即今湖北枝江县西十四里董市镇。《清一统志·荆州府二》: 董市 “在枝江县(今枝城市东南枝江镇) 东六十里,亦谓之董滩口”。
唐方镇名。至德元年 (756) 置,治所在北海郡 (后改为青州,今山东青州市)。上元二年(761) 改为淄青平卢节度使。
①战国燕邑。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南。《史记·魏世家》: 武侯七年 (前389),“伐齐,至桑丘”。又 《六国年表三》: 齐康公二十五年 (前380)“伐燕,取桑丘”。即此。②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平原县西。
在今广西贺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贺州桂岭县: “朝冈、程冈皆有铁。” 《元和志》 卷37桂岭县: “朝冈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并有铁铆,自隋至今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