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跳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海门卫。在今浙江三门县东南五十二里健跳镇。清顺治十八年 (1661) 徙近海居民虚其地,后复设守备驻防。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三门县东南健跳。属台州府。清时废。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海门卫。在今浙江三门县东南五十二里健跳镇。清顺治十八年 (1661) 徙近海居民虚其地,后复设守备驻防。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三门县东南健跳。属台州府。清时废。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八十里。《宋史·王全斌传》:乾德三年(965)伐蜀,“命史延德分兵趋来苏,造浮梁于江上, 蜀人见梁成, 弃砦而遁”。
北周改青衣县置,为青神郡治。治所在今四川青神县南二十里瑞峰镇 (刘家场)。明曹学佺《蜀中广记》 卷52青神县: “蚕丛衣青而教蚕事,蜀人神之,故曰青神。” 隋属眉山郡。唐武德二年(619) 属眉州,八
俗名大北门。即江陵城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北门拱极门。《方舆纪要》卷78荆州府: 江陵城 “大北门旧名柳门,外有城壕”。北宋苏轼 《荆州十首》 诗云: “柳门京国道,驱马及春阳……北行连许
即江津戍。在今湖北荆沙市 (沙市) 南长江中。《寰宇记》 卷146江陵县: “故奉城在燕尾洲上。郭仲产 《荆州记》 云: 江津长车之领百家主渡江南渚州贡奉,谓之奉城。” 《水经·江水注》: “洲上有奉
清宣统三年 (1911) 分敖汉旗置,属内蒙古昭乌达盟。驻东老府 (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东南乌敦套海镇)。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1928年属热河省。1940年与敖汉右旗等合并为敖汉旗。古旧旗名。清宣统
元太祖十四年 (1219) 改崞县置,属太原路。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北三十五里崞阳镇。大德九年 (1305) 属冀宁路。明洪武二年 (1369) 降为崞县。蒙古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升崞县置,治今
在今甘肃天水县西。《后汉书·段熲传》:建宁二年 (169),段熲讨叛羌于凡亭山,“羌众溃,东奔,复聚射虎谷”。即此。
元置,在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东南西桥乡古城。
即今贵州修文县西北六广镇。《方舆纪要》卷121贵阳府“新添关”条下:“陆广河砦,在府西北百二十里。有陆广河巡司,陆广驿亦置于此。”
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清史稿·周达武传》:同治初,追击周绍勇义军“至大竹安吉场”。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