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兴海县

兴海县

1943年改大河坝设治局置,属青海省。治所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大河坝乡。1958年迁治子科滩(今兴海县)。


在青海省东部,东界黄河,南倚阿尼玛卿山。属海南藏族自治州。面积1.31万平方千米。人口6万。辖2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子科滩镇。本共和县地,1939年析置兴海设治局(因治地在大河坝,亦称大河坝设治局)。因时适逢青海地方官僚资本“德兴海”商号建立,遂取其中“兴海”二字为设治局名,后改县时仍沿用。现释为“振兴青海”。1943年改设治局为兴海县。1947年省直辖。1952年改为兴海藏族自治区。1953年复为县,隶海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1958年移治子科滩。西和北部鄂拉山及其支脉河卡山横贯,南部处青南高原阿尼玛卿山北麓;东为黄河谷地。中部为山地、台地;东北部为台地盆地。属大陆性高原气候。经济以牧业为主,是青海省牧业县之一。牧养藏系羊、牦牛为主。河谷地带种植春小麦、青稞、油菜籽、马铃薯、蚕豆等,兼种少量蔬菜、水果。产冬虫夏草、大黄、秦艽、黄芪、羌活、雪莲等药材和野牦牛、野驴、马、鹿、香獐、棕熊、雪鸡等野生动物。矿产有金、银、铜、铅、锌、石膏、石灰石、大理石等,尤以金、银、煤、铜、锌储量大,品位高。工业有采矿、电力、建材、机械修配、畜产品加工、粮油加工等。青康公路经此。古迹有切吉古城、龙曲古城、夏塘古城、赛宗寺等。


猜你喜欢

  • 南嘉堡

    即今贵州剑河县东南清水江南岸南嘉镇。清爱必达 《黔南识略》 卷13清江通判: “乌孟河源于古州之高阳寨,至鲁里入厅境,至南嘉堡会展牙溪水,流至南孟寨入清水江。”

  • 安侯国

    西汉置, 属平原郡。文帝四年(前176)封齐悼惠王子志为安都侯。治所在今河北吴桥县(桑园镇)北十五里南运河东岸安陵村。东汉废。

  • 斜寸水

    即今吉林蛟河市东北蛟河,为松花江支流。 《金史·乌春传》: “斜列至斜寸水, 用郭��计,取先在乌春军者二十二人。” 即此。

  • 毛仙山

    在今江西萍乡市东二十三里。《舆地纪胜》卷28袁州:毛仙山,“《方舆记》云:昔人行过此山,逢一人遍体有毛,言词聪智,异于凡人,故名”。《方舆纪要》卷87:毛仙山“宋时置毛山驿于山下,为往来通道”。

  • 狼尾滩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长江中。《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径流头滩,……又东径狼尾滩”。《隋书·杨素传》: 伐陈时,素 “军至流头滩。陈将戚欣以青龙百余艘、屯兵数千人守狼尾滩,以遏军路”。《清一统志 ·宜昌

  • 汉南郡

    唐至德二年(757)改安康郡置,治所在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石泉县以东、旬阳县以西的汉水流域。乾元元年(758)改为金州。唐至德二载(757年)改安康郡置,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辖

  • 水纹山

    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水纹山“高七十丈,周四十余里。山下有泉,沸涌而出,或谓之罗旁山”。

  • 榆社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韩州。治所即今山西榆社县。《元和志》 卷13: “因县西北榆社故城为名。” 大业二年 (606) 废,义宁二年 (618)复置。唐武德三年 (620) 为榆州治,六年

  • 昌化州

    即昌明州。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县境。

  • 小桥场

    即今四川营山县东小桥镇。清同治《营山县志》卷4:小桥场在“治东四十里。通青岩铺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