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冈底斯山

冈底斯山

在今西藏西南部,和喜马拉雅山隔雅鲁藏布江河谷平行,西自狮泉河和噶尔藏布汇流处起,向东延伸,东接念青唐古拉山,长约二千余里。其主峰冈仁波齐峰,在阿里普兰县北。《清一统志·西藏》:“唐古特言冈底斯者,犹言众山水之根。”外人曾称之为“外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是印度洋水系和内流水系的分水岭。


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东西走向,南与喜马拉雅山平行,东接念青唐古拉山。山名藏语意为“众山之主”。《大清一统志》:“其山高五百五十余丈,周一百四十余里。四面峰峦陡绝,高出乎众山者百余丈。积雪如悬崖,皓然洁白,顶上百泉流注,至山麓,即伏流地下。”康熙帝曰:“梵书言四大水出于阿耨达山下,有阿耨达池,以今考之,意即冈底斯山是。唐古特言冈底斯者,犹言众山水之根,与释典之意相合。”又“以此处为天下之脊”。系褶皱断块山系,南侧陡峭,北侧较和缓。海拔约6000米。主峰冈仁波齐峰(6656米),藏语意为“雪的宝贝”,在普兰县玛旁雍错北,为著名佛教圣山。东段的冷布岗日(罗波峰,7095米)为其最高峰。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地理界线,南为藏南谷地,北为藏北高原,也是中国外流水系和内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


猜你喜欢

  • 顾成庙

    西汉文帝四年 (前176) 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汉书· 文帝纪》: 四年 (前176),“作顾成庙”。服虔曰: “还顾见城,故名之。” 应劭曰: “文帝自为庙,制度卑狭,若顾望而成,犹文王灵台

  • 雷池监

    三国吴置,治所在今安徽望江县东二十四里雷港乡。《寰宇记》 卷125望江县: 大雷池,“ 《孝子传》 曰,孟宗为雷池监”。

  • 华景山

    在今广西桂林市区,与宝积山相连。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华景洞,高广如十间屋,洞门亦然。”《方舆纪要》卷107临桂县“宝华山”条下:“宝积山自南来,交扼其口,前岩东向为宝景山,华景之前,横塘深广,

  • 龙鹄山

    亦作龙鹤山。在今四川丹棱县北。《方舆纪要》卷71丹棱县:龙鹄山“在县北十五里。山高耸。宋李焘父子读书于此。一名龙鹤山”。《清一统志·眉州》:龙鹄山“上有天柱峰,下有龙涎洞。宋李焘少时读书于此,筑室曰巽

  • 鄢城驿

    明正统元年 (1436) 置,在今湖北宜城市南。清以后废。

  • 峡口山

    ①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寰宇记》 卷152甘州: “北至张掖河,屈曲过同城镇至峡口峰,总三千七十八里。”②在今福建南靖县东。《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南靖县: 峡口山在 “县东十五里。两山相夹如门,

  • 茂陵县

    ①西汉宣帝时改茂陵邑置,属右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北十九里南位乡茂林村。西晋省入始平县。②南朝宋大明间置,属扶风郡。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三十里。西魏属黄原郡。隋开皇三年 (583)废。古县名。(

  • 摧沙堡

    唐置,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资治通鉴》: 唐广德二年 (764),仆固怀恩会吐蕃、回纥,自朔方南犯,河西节度使杨志烈,遣监军柏文达 “遂将众击摧沙堡、灵武县,皆下之”。胡三省注: “摧沙堡,在原州西北

  • 西南路道

    1912年仍因清制置,治长春县(今吉林长春市)。辖境约当今吉林舒兰、吉林、永吉、桦甸、靖宇以西,前郭尔罗斯至德惠三台镇段松花江以南,长岭、长春、伊通、盘石以北地区。1914年改为吉长道。清末置,治长春

  • 北庄市

    即今浙江嵊县东北漳镇。清道光《嵊县志》卷2《市镇》:北庄市“在县东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