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凌云 (雲) 山

凌云 (雲) 山

①又名平山。在今江西宁都县北。《寰宇记》 卷108虔州虔化县: 平山 “在县北二百三十里。山顶侵云,天宝六年敕改为临 (凌) 云山。遥见抚、吉二州”。《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宁都县:凌云山在 “县北二百里。高数百丈,迤逦而上,临川、庐陵诸峰列列皆见。左右有石峰插峙,下有龙湫”。

②在今广西凌云县北半里。《方舆纪要》 卷111泗城州: 凌云山在 “州治北。极高峻”。

③在今广西容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08容县:凌云山,“ 《志》 云: 在县北十里。以山势凌云而名。上多班竹”。

④在今四川富顺县西一里。《舆地纪胜》 卷167富顺监: 凌云山 “在监西养秀山西北,大江前横,一峰突兀。旧有亭其上,邦人为登临之地”。清嘉庆《四川通志》 卷13: 凌云山,“ 《县志》: 峰峦嶻嶪,雒水横前,山顶落日独迟,夕照可爱。产青紫石,可以为砚”。

⑤又名九顶山 (为九顶山之栖鸾峰)、大佛寺山、南山。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岷江东岸。唐于此建凌云寺。历为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来此之文人墨客无不写下咏山寺诗文。著名的有唐岑参 《凌云寺》、北宋苏轼 《送张嘉州》、南宋范成大 《凌云九顶》 等诗篇。今山除凌云寺外,并有东坡楼、藏经楼及石刻弥勒大佛坐像。


猜你喜欢

  • 东塘河

    在今江苏建湖县东。《清一统志·淮安府一》:东塘河“源出大踪湖,西北流通官、盐二河,入射阳湖”。

  • 金佛寺堡

    明置,属肃州卫。在今甘肃酒泉市东南九十里金佛寺乡。《清一统志·肃州》: 金佛寺堡,“城在近山,周二里四十丈。今有把总”。

  • 寒亭店

    今山东潍坊市东北寒亭镇。《续汉书·郡国志》 北海国平寿县: “有寒亭,古寒国,浞封此。”

  • 蓬勃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东南部,位于仙宾礁东南方。为一直径约2公里的环礁。低潮时露出。中国渔民向称东头乙辛。1935年公布名称为傍俾滩。1947年改名蓬勃暗沙。

  • 翁金河

    一作瓮金河。在清外蒙古土谢图汗部西界,赛音诺颜部东界。即今蒙古国翁金河,流经前杭爱省、中戈壁省和南戈壁省。《清一统志· 喀尔喀》: 翁金河 “源出鄂尔坤河源相近之东南山中,东南流,历平地凡七百余里,止

  • 石城郡

    ①十六国后燕置,属营州。治所在石城县(今辽宁建昌县西)。北魏废。②北魏正始二年(505)置,治所在石城县(后改为同堤县,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南七十五里)。西魏废帝元年(552)改为安乐郡。③东魏置,治所在

  • 小董墟

    明为小董村。即今广西钦州市北七十五里小董镇。明洪武五年(1372)置沿海巡司于此。

  • 葫卢山

    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南五十里。《水经·汶水注》: “汶出牟县西南阜下,俗谓之胡卢堆。” 《方舆纪要》 卷31称为葫芦关山,“山形险隘”。《清一统志·泰安府一》: 葫芦山,“ 《府志》: 形如葫芦,其势险隘

  • 桐山

    ①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26无为州: 桐山 “亦在州西九十里,有水道通白湖,渔人用箔取鱼,亦名上箔山。又有下箔山,在州西南九十里”。《清一统志·庐州府》: 桐山 “又名上箔山,即 《隋志

  • 南坝

    在今四川合川市南。《元史·赵匣剌传》:中统年间,“钦察攻钓鱼山,遣匣剌以兵千五百人略地至南坝,击败宋军”。即此。区片名。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东南部,是南坝附近一片地域的统称。东临盘龙江,西至黄瓜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