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岭
①在今湖南攸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卷63长沙府:凤岭“宋彭天益入对,徽宗问攸州风景,对曰:‘鸾山配凤岭,金水对银坑’。元元贞初邑人谭渊尝于山下创凤山书院”。
②在今陕西白河县西二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一》:凤岭“自县西北,环绕西南,形如凤翥”。
在陕西省凤县城东。曾称南岐山。因地处凤县旧治凤州镇南,又称南山。最高点海拔 1989 米。有多种野生动物。富矿藏资源。西北嘉陵江谷地自古为川、陕间重要通道,有古栈道遗迹。宝成铁路自其西北侧通过。
①在今湖南攸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卷63长沙府:凤岭“宋彭天益入对,徽宗问攸州风景,对曰:‘鸾山配凤岭,金水对银坑’。元元贞初邑人谭渊尝于山下创凤山书院”。
②在今陕西白河县西二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一》:凤岭“自县西北,环绕西南,形如凤翥”。
在陕西省凤县城东。曾称南岐山。因地处凤县旧治凤州镇南,又称南山。最高点海拔 1989 米。有多种野生动物。富矿藏资源。西北嘉陵江谷地自古为川、陕间重要通道,有古栈道遗迹。宝成铁路自其西北侧通过。
①即今江苏镇江市。《三国志·吴书·宗室传》: 孙韶伯父河 “为将军,屯京城”。即此。②六朝时通称都城建康 (吴名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为京师或京邑,亦称京城。《陈书·后主纪》:祯明三年 (589),隋
三国吴黄武五年 (226) 置,属荆州。治所在临贺县 (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水经·温水注》: “贺水又西南流至临贺郡东,右注临水。郡对二水之交,故郡县取名焉。” 辖境相当今广西贺县、钟山、富川三
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属都匀安抚司(后改都匀府)。治所即今贵州都匀市西南五十里平浪镇。清雍正五年(1727)废。 “平浪”系布依语音译,意为平坦的坝子。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置,治今贵州省都
①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二里。《方舆纪要》卷108北流县: 金龟山 “与会灵台山隔江相对,台上有瀑布岩洞”。②在今四川万源市西南三百里鹰背乡境。民国《万源县志》 卷1: 金龟山 “山有王家寨,险峻阔大”。
音译帕提亚。亚洲西部古国。即今伊朗。原为古波斯帝国的一个省,后隶属于亚历山大帝国及塞琉西王国。公无前249一前247年宣告独立,建立阿萨息斯王朝。都城在番兜(即百牢门,今达姆甘)、后又相继迁至埃克巴坦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羁縻奉州。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南。后废。
在今河北赵县。《方舆纪要》卷14赵州:“平棘山有二:在州城北者曰大平棘,在城南者曰小平棘,皆去城百步许,山顶平而多棘,故以名山,汉又以山名县。”
①又作大卤、大原。即今山西太原市一带。《尚书·禹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②在今宁夏固原县北。《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狁,至于大原。”《国语·周语上》:“宣王既
即赤堇山。在今浙江奉化市东北白杜乡。宋 《宝庆四明志》 卷14奉化县: 鄞城山在 “县东五十里。古鄞城在其下,故名”。
1941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由涟水县盐河以东地析置,属盐阜区。治所在大程集 (今江苏涟水县东北二十六里大镇)。因在涟水县东而得名。1949年4月属苏北行署区。1950年撤销,并入涟水县。旧县名。盐阜抗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