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河口
在今河北滦南县南六十里大庄河。旧为青河入海处。明置刘家口关。清设把总驻守。
在今河北滦南县南六十里大庄河。旧为青河入海处。明置刘家口关。清设把总驻守。
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左传》: 襄公十八年(前555),晋宋等国攻齐,晋将 “魏绎、栾盈以下军克邿”。注 “邿,平阴西有邿山。” 《清一统志·泰安府》: 邿山 “在平阴县西十二里”。
春秋秦地。在今陕西白水县境。《左传》:文公二年(前625),晋等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汪当与彭衙相近。一说汪在澄城县境。古邑名。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省白水县境,一说在今澄城县境。《左传》文公二年(前
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东南。《清一统志·科尔沁》:合河“蒙古名和尔。……又东经右翼前旗、后旗地,入因沁插汉池”。
亦作溶江、容江。在今贵州榕江县北。《明一统志》 卷88黎平府: 容江 “源出苗地,北入福禄江”。古称揭阳江。在广东省东部。因流经古揭阳市地多榕树,故名。源于陆河县凤凰山,向东流至汕头市郊牛田洋注入南海
清置,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五里。清同治 《酉阳直隶州总志》 卷4: “康熙七年设立千总,防关隘路,通郁山、黔、酉,为近城扼要之所。”
在今山西孝义县北二十里。《魏书·地形志》 显州真君郡:“天平中置,治东多城。”在今山西省孝义市北。北魏天平中置真君郡治此。
①在今江西南昌市东南。顾野王《舆地志》:“齐城在州东陆路二十里。吴大帝太元二年,立孙奋为齐王,都武昌。诸葛恪执政,徙奋居于此。”《水经·赣水注》:“(豫章)郡东南二十余里又有一城,号曰齐王城,筑道相通
隋末析石南县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葵阳镇旧县。寻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南尹州,后改属郁林州。北宋开宝五年(927)废。古县名。隋末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石南镇西北。属郁林
在今湖北宣恩县南。《方舆纪要》卷82高罗安抚司:白凤溪“在司南。源出东门山,流会酉溪,名三江口”。
①东晋义熙中土断置,属徐州。治所在角城县 (北齐改文城县,北周改临清县,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古淮水与泗水交会处)。隋开皇初废。②西魏置,为辅州治。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境。北周废。③隋大业三年 (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