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 (猛) 帕
明代称勐半。即今云南勐腊县北五十八里勐伴镇。清雍正十三年 (1735)设勐帕土便委。
明代称勐半。即今云南勐腊县北五十八里勐伴镇。清雍正十三年 (1735)设勐帕土便委。
即春秋宋葵丘。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续汉书·郡国志》: 外黄县 “有葵丘聚”。
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置,属福建行都司。治所在今福建武平县西南武平。清顺治十二年 (1656) 废。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治今福建省武平县西南武溪。属汀州卫。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
①一作琅心山。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柯柯乌拉山。清乾隆 《肃州新志》 第2册: 狼心山“在州东北七百里”。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16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 “旗东北有狼心山,在金塔寺堡北六百里,南去镇
古雍奴薮。在今河北霸州市、永清、文安、大成及天津市静海等县间。《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三角淀“在武清县南,周回二百余里,或云即古之雍奴。……其源自范瓮口、王家陀河、越深河、刘道口河、鱼儿里河诸水所聚,
十六国之一。东晋太元十一年(386), 氐族吕光据凉州,称酒泉公(后改为三河王、天王), 国号凉,建都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史称后凉。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地。凡三主十八年,元兴二年(
在今河南博爱县南。《水经·沁水注》:白马沟水“首受白马湖,湖一名朱管陂。陂上承长明沟,湖水东南流,径金亭西,分为二水,一水东出为蔡沟,一水南流注于沁水也”。在今河南省沁阳市东北。源出白马湖。为丹河支流
在今甘肃敦煌市南十里鸣沙山麓。《清一统志·安西州》:月牙泉“南邻党河,渊渟澄澈,映月无尘,环以流沙, 虽遇烈风,而泉不为沙掩盖”。古称沙井,俗名药泉。在甘肃省敦煌市区南7千米鸣沙山北麓。泉呈月牙形,涟
唐置,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骆谷口。元稹有 《骆口驿诗》。
北宋置,属德顺军。即今甘肃静宁县南四十里威戎镇。北宋置,即今甘肃省静宁县东南威戎镇。金时升为威戎县。
西汉置,属淮阳国。治所在今河南扶沟县东北四十四里古城村。《水经·沙水注》:“有扶亭,又有洧水沟,故县有扶沟之名。”东汉属陈留郡。三国魏属陈留国。西晋初废,后复置。东魏属许昌郡。北齐移治今扶沟县。隋属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