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城
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江北刘家台街一带。东汉巴郡及江州县曾移治于此。《华阳国志·巴志》: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甘橘宫,今北府城是也,后乃迁南城”。
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江北刘家台街一带。东汉巴郡及江州县曾移治于此。《华阳国志·巴志》: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甘橘宫,今北府城是也,后乃迁南城”。
在今江苏昆山市西南九里。又有小虞浦在今昆山市西南三里。《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昆山县:大虞浦,“《志》云,唐天祐初,吴越浚新洋江及璜塘,兼通大小虞二浦,并北出新塘,南通吴淞江。新塘即昆山塘矣”。
明洪武初置,属思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从江县东南西山镇。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属贵州卫。后属黎平府。清废。明洪武初置,治今贵州省从江县东南西山。后废。永乐元年(1403年)复置。清又废。
亦称胶河。即今山东东部胶莱河。源出山东胶南市西铁橛山,北流经高密、平度,至昌邑县东北入海。《梁书·武帝纪中》: “辅国将军刘思效破魏青州刺史元系于胶水。”即此。古水名。即今山东省境内胶河。源出今招远市
①在今河南信阳县东。《方舆纪要》卷50信阳州:台湖“在州东三十五里”。②在今湖北云梦县南。《方舆纪要》卷77云梦县:台湖在“县南六十里。《志》云,水出县东三汊口及后湖,会流至涢口入于汉”。
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汉书·西域传》: “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 从玉门关和阳关 (今甘肃敦煌市西)
在今云南富宁县东南九十里。《明一统志》卷87广南府: 者鹞山 “在富州东南九十里。高可二百仞,怪石槎枒”。
在今湖南双牌县南。宋本 《寰宇记》 卷116永州零陵县: “雷石戍本是雷石镇,唐神龙年中改为戍。在州南一百二十里……御史赵履温置此镇,以押泷口,兼断水陆奸虞。四阜峻岭,东临潇水,有奇石激浪,腾波汹涌,
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本准噶尔守边鄂托克,乾隆十九年(1754),其宰桑玛木特被清军所俘而归降,遂安置其众于特斯鄂依浑,即以玛木特为总管。后移牧于拜达里克,设立一旗,仍置总管,不设札萨克。乾隆四十
在今四川纳溪县南花果镇(大洲驿)北永宁河边。1916年云南都督蔡锷率讨袁护国军至大洲驿,讨袁胜利后,蔡锷题“护国岩”于崖壁上,旁有“序”和“跋”,记述讨伐袁世凯事。
亦名杂渠卡、杂曲卡。即今四川石渠县。《清史稿·地理志》 登科府石渠县:“德尔格忒土司北区地。即杂渠卡,一名色许。宣统元年改流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