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津港
即今广东阳东县南北津港。《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漠阳江”条内:北津港,“《志》云:港在北津山之阳, 阳春、阳江, 众水皆此达海。每潮起汹涌而入,遇风则其声砰击如雷,舟楫往来,重防阴碛。益东南大海港口, 皆乱石,舟可行者,仅仅丈余,必候大潮始进, 故海寇不敢睥睨也”。
即今广东阳东县南北津港。《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漠阳江”条内:北津港,“《志》云:港在北津山之阳, 阳春、阳江, 众水皆此达海。每潮起汹涌而入,遇风则其声砰击如雷,舟楫往来,重防阴碛。益东南大海港口, 皆乱石,舟可行者,仅仅丈余,必候大潮始进, 故海寇不敢睥睨也”。
在今湖南平江县北。《方舆纪要》 卷77平江县: 姜源岭在 “县北三十里。驿道接通城县界”。
①古称龙舒水。即今安徽舒城、庐江二县之杭埠河。发源于大别山东麓岳西县境内主簿原,东北流经舒城、庐江二县入巢湖。《方舆纪要》 卷26舒城县: 南溪 “在县城南。发源于县西百五十里之孤井,东南流经七门堰入
即隋唐东都皇城。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资治通鉴》 隋大业十一年 (615) 载: “有二孔雀自西苑飞集宝城朝堂前。” 胡三省注: “皇城盖即隋之宝城。”
北宋置,属公安县。在今湖北公安县西。清置巡司于此。
①在今辽宁彰武县西北柳河上游。《清史稿·地理志》 新民府: “西有新开河自库伦入,为柳河,并入辽中。”②在今吉林双辽县北、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南。为西辽河支流。丁文江 《中华民国新地图》: 辽宁省辽
1914年改安肃县置,属直隶保定道。治所即今河北徐水县。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面积723平方千米。人口55.7万。辖7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安肃镇。西汉置北新成县,治今县西,属
①隋开皇九年(589)改吴州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西南横山东)。以姑苏山得名。大业初复为吴州,寻又改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苏州,七年(624)徙治今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吴县、常熟市以
西汉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南。《水经·沅水注》:“县对无水,因以氏县。”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南省芷江县东北。以在无水之阳得名。属武陵郡。东汉废。
①即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南朝宋以来,先后置睢陵、睢阳、池南、招义、化明、招信等县,至元始废。明置巡司于此。②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本名松源镇,五代南唐保大九年(951)置松源县。北宋开宝
即今福建霞浦县南西洋岛和洋屿。明郑和下西洋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