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北港

北港

①在今浙江象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2象山县:北港“在县东北十五里,东达大洋,西距奉化之鲒崎山”。

②一名笨港。原指今台湾北港溪下游北港镇一带。为台湾岛上汉族移民最先到达并开发的地区。连横《台湾通史·开辟纪》载:漳、泉边民渐来台湾,而“以北港为互市之口”。同书卷29《颜思齐郑芝龙列传》载: 明天启四年(1624),漳州人颜思齐、泉州人郑芝龙率其党羽“至台湾,入北港,筑寨以居”。是颜思齐、郑芝龙开台时已有北港之名。故明代曾一度称台湾为北港。《方舆纪要》卷99晋江县“彭湖屿”条:“北港盖在彭湖之东南,亦谓之台湾。”


台湾省地名。始见于明。《大清一统志》作笨港。所指有三义:(1)今台湾岛西南北港溪下游北港镇一带。本省开拓初期从大陆移来的居民多在此登陆,是大陆与台湾交往的主要港湾。明天启四年(1624年),颜思齐、郑芝龙等入台湾即据北港。中心地今北港镇,在康熙年间已形成河港街,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建立妈祖庙,为今日朝天宫之前身。(2)台湾本岛。《明史·鸡笼传》:“鸡笼山在彭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3)泛指台湾中、南部地区。《顺风相送》:松浦往吕宋,“丙午六更见北港、沙马头”。《读史方舆纪要》:“北港即彭湖之唇齿”,“北港盖在澎湖之东南,亦谓之台湾”。


猜你喜欢

  • 东海滘寨

    明崇祯九年(1636)建,在今广东陆丰县(东海镇)。《清一统志·惠州府》:东海滘寨“顺治八年设游击驻防。康熙三年设总兵镇守,后移总兵治于碣石,改设副将驻防,复改游击,今改设守备”。

  • 玉山街

    即今福建建瓯市东南玉山镇。民国《建瓯县志》卷6乡市:“玉山街,南才距城百里,通古田要道。物产笋菰,矿最富铁。”

  • 章辉集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南章辉乡。民国 《全椒县志》 卷1: “距城九十里有章辉集,长半里,俱市肆。”

  • 蓬陂

    在今河南开封县南。《晋书·祖逖传》: “蓬陂坞主陈川自号宁朔将军、陈留太守。” 即此。东晋太兴二年 (319) 祖逖败陈川于此。

  • 北溪

    即今广东揭阳市北之北河。《清一统志·潮州府》:北溪“在揭阳县城北。有二源:一出长乐县界,一出嘉应州界,合流经飞泉、贵人诸山。……至浦湾渡合于南溪”。

  • 大龙兴寺

    简称龙兴寺。在今安徽凤阳县北。为明洪武十六年(1383)在离於皇旧寺(皇觉寺)十五里之中都城内盛家山重建的佛寺。

  • 黄岐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黄岐镇。清福建闽安协水师把总驻此。

  • 雅集亭

    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山半。内刻雅集图,为沈石田觞咏处。

  • 咸欢 (驩) 县

    亦作咸懽县。西汉置,属九真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演州西。三国吴属九德郡。隋属日南郡。唐武德五年 (622) 为懽州治,贞观元年(627) 为演州治,十六年 (642) 属懽州,天宝二年(742) 改为

  • 秀岩山

    在今云南施甸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8施甸长官司:秀岩山在“司(旧治)东南二里。岩下出泉,注于小罗窑河,北流经峡口洞而入澜沧江”。